壽尹中翰伯復翁八十

· 樑憲
布衣竹杖舊遺民,簪笏先朝侍從臣。 八十猶然思故主,五更頻夢入楓宸。 滄桑世上真觀幻,花萼樓前自在春。 莫厭釣璜長寂寞,佇看丹陛遣蒲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布衣:指平民百姓。
  • 竹杖:用竹子製成的手杖,常用於形容隱士或老人的形象。
  • 簪笏:古代官員戴在頭上的簪子和手持的笏板,這裏指官員的身份。
  • 先朝:前朝,指已經過去的朝代。
  • 故主:舊時的君主。
  • 楓宸:指皇宮,宸是帝王的居所。
  •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 花萼樓:古代宮廷中的樓閣,這裏可能指美好的回憶或往昔的榮光。
  • 釣璜:指隱居垂釣,璜是一種玉器,這裏比喻隱居生活。
  • 丹陛:指皇宮的臺階,代指朝廷。
  • 蒲輪:古代用於載重的車輪,這裏可能指朝廷的徵召。

翻譯

他是一位穿着布衣、手持竹杖的舊時遺民,曾經是前朝的侍從官員,頭戴簪笏。 八十歲高齡依然懷念舊時的君主,常常在五更時分夢見自己進入皇宮。 世事滄桑,他真切地觀察着這一切的變化,而花萼樓前的景象依舊如春。 不要厭倦隱居垂釣的寂寞生活,靜待着朝廷的徵召,期待着再次踏上皇宮的臺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他曾是前朝的官員,如今雖已年邁,但心中仍懷念着舊時的君主和榮光。詩中通過「布衣竹杖」、「簪笏先朝」等形象,展現了老人的身份與經歷,而「八十猶然思故主」則深刻表達了他對過去的眷戀。後兩句則透露出老人對未來的期待,即使隱居垂釣,也未放棄對朝廷徵召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老人對過去與未來的複雜情感。

樑憲

樑憲,字緒仲。東莞人。明思宗崇禎間任推官。後棲隱羅浮。著有《樑無悶集》、《黃冠悶語》。事見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二二。樑憲詩,以北京圖書館藏清初刻本《樑無悶集》爲底本。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