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灘

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 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拼音

譯文

新安江內一灘又一灘,經過一灘好象增高十丈。 要經過三百六十灘,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麽,它的發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注釋

新安灘:位於安徽新安(今歙縣),在浙江富春江的上游,江流自浙江桐廬到安徽新安段,又名新安江。上下游落差極大,所以江中多灘。 復:又 三百六十灘:非實數。與“高十丈”一樣,都是夸張語。

《新安灘》是清代詩人黃景仁所創作的五言絶句,該詩描寫了詩人從新安江下游到上游的感受,詩人用淺顯的語言,夸張的手法,有力地顯示出新安江勢的險峻。全詩緊凑,有樂府民歌風味。 “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這復沓回環的詩句,顯示出逆水行舟的艱難。逆水行船是艱難的,那“一灘復一灘”的激流,那“一灘高十丈”的險阻,乃是對逆水行船者的考驗。衹有衝破這些激流險阻,纔能最終到達目的地。這就是《新安灘》一詩的主旨所在。“新安在天上”,則以極度夸張的語言,突出了江勢的險峻。 此詩描繪新安江的灘多及險,手法別致。全詩四句二十箇字,等於一道完整的數學題。詩人此詩,非但數字在全詩中所佔的比例極高,而且乾脆用上了乘法算式,因此特色更加鮮明。該詩源自民謡,但它僅僅替換了幾箇字,再添上第一句和第三句,就變得與新安江十分切合,絲毫挪用不得,這正是詩人“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所在,同時也能看出詩人模倣李白的痕迹。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