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臺聚八仙·洋繡毬花

莫比花看,枝葉裏、分明細蹙冰紈。擠來挨去,有意輳做團圞。粉臉輕勻妝鏡內,肉紅漸抹口脂間。兩三番。借霞染雪,微換芳顏。 憐渠風帆浪舶,慣傍珠倚玉,渡海波寒。夢隔家鄉,來伴數曲欄幹。蛾眉雖悔淡掃,又羞學葵榴太暈丹。無人採,怕露深難滾,懶上釵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òu):聚集。
  • 團圞(luán):團圓,團聚。
  • 肉紅:像肌肉的淺紅色。
  • :它,這裏指洋繡毬花。
  • 浪舶:指海船。
  • 葵榴:向日葵和石榴花。
  • 暈丹:形容顏色濃重。
  • 釵幡:婦女的首飾和頭飾。

翻譯

不要把它只當作普通的花來看,在枝葉之間,它分明就像是精細皺起的白色絲絹。它們擁擠着相互挨靠着,有意地湊成了團圓的形狀。那粉色的花朵如同在妝鏡裏輕輕勻抹過一般,淺紅色漸漸抹在如同口脂的地方。經過幾次變化,借霞光染白,微微改換了美麗的容顏。

可憐它經過風吹浪打的海船運輸,習慣了依傍珠寶美玉,渡過寒冷的海波。在夢中與家鄉相隔,來到這裏伴着幾道欄杆。即使蛾眉曾後悔過於淡雅地描畫,又羞於學向日葵和石榴花那樣顏色濃重。沒有人採摘,恐怕是因爲露水深重難以滾動,也懶得戴上婦女的釵和幡。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洋繡毬花的美麗姿態和獨特氣質。上闋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洋繡毬花如冰紈般的枝葉和粉嫩的花朵,以及它們簇擁成團的景象,形象地表現了花的嬌豔和柔美。下闋則從花的來歷入手,寫它經過風浪顛簸來到此地,表達了一種憐惜之情。同時,通過與其他花卉的對比,突出了洋繡毬花的淡雅之美,以及無人採摘的寂寞。整首詞用詞典雅,意境優美,將洋繡毬花的形象刻畫得生動而富有詩意,寄託了作者對花的讚美和感慨。

黃之雋

清江蘇華亭人,字石牧,號?堂。康熙六十年進士,官編修。曾提督福建學政。坐事罷官。性喜藏書,工詩文,著述甚富。有《?堂集》,又集句爲《香屑集》。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