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樵山大科峯見日臺

淩晨思騁望,絕巘陟秋空。 旭日出滄海,高臺來遠風。 楚天歸雁早,嶺水趁帆東。 鄉國干戈裏,吾將訪葛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淩晨(líng chén):天快亮的時候。
  • 絕巘(jué yǎn):極高的山峯。
  • (zhì):登高。
  • (xù):初出的陽光。

翻譯

天快亮的時候我心懷暢想,登上那極高的山峯,直上秋空之中。 太陽從茫茫大海中升起,高高的臺上吹來遠方的風。 楚地的大雁早早歸去,嶺水奔騰,帆船向東行駛。 故鄉和國家正處於戰亂之中,我打算去拜訪葛洪(表達想要尋求超脫之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西樵山大科峯見日臺所見的壯麗景色,以及由此引發的對家國的憂慮和對超脫的嚮往。 詩的開頭,「凌晨思騁望,絕巘陟秋空」,寫出了詩人在黎明時分,懷着滿腔的期待,登上高峻的山峯,營造出一種高遠、開闊的意境。「旭日出滄海,高臺來遠風」,生動地描繪了日出東海的壯觀景象和高臺上吹拂的遠方之風,給人以雄渾、磅礴的感覺。「楚天歸雁早,嶺水趁帆東」,通過描寫楚地早歸的大雁和向東奔流的嶺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感,同時也可能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最後兩句「鄉國干戈裏,吾將訪葛洪」,則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處於戰亂的憂慮,以及想要效仿葛洪尋求超脫的願望,反映了詩人在動盪時代中的無奈和迷茫。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繪,又有深沉的情感表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