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柯山贈朱道士

龐眉松下誦黃庭,座有新鋤白茯苓。 每步鬥罡曾驗訣,但稱甲子不知齡。 正容少倦時危坐,法語無多待細聽。 愛客見留今夕永,石壇高樹隱疏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爛柯山:山名,傳說晉代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裏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經爛了。回到家,才知道已經過了幾十年。因此後人就把這座山叫做爛柯山。
  • 龐眉:(páng méi)眉毛黑白雜色,形容年老的樣子。
  • 黃庭:道教經典,指《黃庭經》。
  • 鬥罡:(dǒu gāng)步罡踏斗,道教法師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腳踏星罡,按鬥宿之象而進行的煉修之法。
  • 驗訣:經過檢驗證明有效的祕訣。
  • 法語:指合乎禮法的言語。

翻譯

一位眉毛黑白雜色的老道士在松樹下誦讀着《黃庭經》,座位旁有剛挖出來的新鮮的白茯苓。他每次按照鬥罡之法行走來驗證祕訣,只說甲子紀年而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他面容端正,稍有倦意時仍正襟危坐,合乎禮法的言語雖不多,但值得仔細傾聽。他喜愛客人,留客今晚共度長久時光,石壇旁高大的樹木隱藏着稀疏的星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爛柯山上一位朱道士的形象和生活場景。詩的首聯通過「龐眉松下誦黃庭,座有新鋤白茯苓」,展現了道士的年長和他的修行生活,一邊誦讀道經,一邊身邊還有剛挖到的白茯苓,表現出他的清修之態。頷聯「每步鬥罡曾驗訣,但稱甲子不知齡」則進一步強調了他的修行之法和對年歲的超脫態度。頸聯「正容少倦時危坐,法語無多待細聽」描述了道士的儀態端莊和他言語的珍貴,讓人感受到他的修行素養。尾聯「愛客見留今夕永,石壇高樹隱疏星」則體現出道士的好客,以及夜晚山中寧靜而神祕的氛圍,石壇、高樹和疏星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幽,生動地刻畫了朱道士的形象,也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和對道家修行的敬仰。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