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津八景霸臺朝陽

崇祠寂寂出中阿,新漲環門有白波。 草綠似因蓬作島,天光疑用鏡降魔。 堂前說法龍堪繞,臺上翻經鳥屢過。 聞道泰雲時挾雨,故添滄水濯盤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益津:古縣名,在今河北霸州市。
  • 中阿:(zhōng ē)丘陵之中。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亦稱“飛蓬”)。這裡是形容草叢茂盛。
  • 天光:日光。
  • 泰雲:祥雲或濃雲。
  • 滄水:暗綠色的水。
  • :(zhuó)洗。
  • 磐渦:水鏇流形成的深渦。

繙譯

在丘陵之中寂靜的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祠廟,新漲起的水環繞著大門,泛起白色的波浪。 綠草繁茂好似因爲飛蓬形成了小島,明亮的日光讓人懷疑是用鏡子降伏了妖魔。 堂前講經說法神龍也似乎能夠環繞於此,台上繙閲經典鳥兒屢屢飛過。 聽聞祥雲時常攜帶著雨水,故而增添這暗綠色的水來沖洗那水鏇流形成的深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益津八景之一的霸台朝陽的景象。詩中通過對祠廟周圍環境的描寫,如“新漲環門有白波”“草綠似因蓬作島”,展現出了自然景色的優美與甯靜。同時,“堂前說法龍堪繞,台上繙經鳥屢過”則增添了一絲宗教文化的神秘氛圍。最後,“聞道泰雲時挾雨,故添滄水濯磐渦”,既寫出了天氣的變化,又以滄水濯磐渦的景象收尾,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相結郃,表現了詩人對這一景色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