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靈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鬆

· 盧寧
玄渚渟渟泛瑞蓮,三神山果駕澄淵。 相傳盡道顏如玉,欲到祇愁風引船。 解佩淨依清漢藻,褰裳輕漾紫蒲漣。 何當洧水多春意,觸忤詩人作衛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渚(xuán zhǔ):清澈的水中小洲。
  • 渟渟(tíng tíng):水清澈不流動的樣子。
  • 瑞蓮:象徵吉祥的蓮花。
  • 澄淵:清澈的深淵。
  • (zhǐ):只。
  • 解佩:解下玉佩,常用來表示男女定情或恩情斷絕,這裏指的是一種優雅的動作。
  • 淨依:清潔地依傍。
  • 清漢:指銀河,天河。
  • :水草。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紫蒲:紫色的蒲草。
  • :水面被風吹起的波紋。
  • 洧水(wěi shuǐ):古水名,源出河南登封縣陽城山,東南流至新鄭縣與溱水合,今已湮沒。
  • 觸忤(chù wǔ):冒犯;忤逆。

翻譯

清澈小洲上的水靜止不流動,彷彿泛着祥瑞的蓮花,傳說中的三座神山果然如駕車行駛在清澈的深淵之上。大家都相傳(這裏的人)個個容顏如玉,想要到達那裏只擔心風會引動船隻(影響前行)。解下玉佩,優雅地依傍着天河的水草,提起衣裳,輕輕地在紫色蒲草的漣漪中盪漾。何時洧水能夠充滿更多的春意,觸動詩人創作出像《衛風》那樣的詩篇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興國靈山的美景以及詩人對其的想象和感受。詩的首句通過描寫玄渚上彷彿泛着瑞蓮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神祕而美好的氛圍。接着提到三神山駕於澄淵之上,增添了仙境般的色彩。頷聯中提到此地的人容顏如玉,但到達此地又有風浪引船的擔憂,表現出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以及途中可能遇到困難的思考。頸聯通過解佩依藻、褰裳漾漣的描寫,展現出優雅、自在的情境。尾聯則以洧水的春意觸動詩人作衛篇作結,表達了對這片美景能夠激發更多詩意的期待。整首詩意境優美,用詞精巧,將靈山的美景與詩人的情感、想象融合在一起,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感。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