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促織助貧女,方寒憂授衣。杼軸有時歇,中宵鳴更悲。 借問裁縫成,爾寧預寸絲。舍緯恤宗周。嘗聞有婦嫠。 賦性各有異,何必俱懷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促織:蟋蟀的別稱。(注:“促”讀音爲“cù”)
  • 杼軸:織佈機上的主要部件,這裡借指織佈機。(注:“杼”讀音爲“zhù”)
  • :織佈時用梭穿織的橫紗,編織物的橫線。
  • 宗周:以周爲天下所宗,指周朝。此指國家。
  • 婦嫠:寡婦。(注:“嫠”讀音爲“lí”)

繙譯

蟋蟀鳴叫好似在幫助貧睏的女子,天氣剛剛寒冷就擔憂沒有鼕衣。織佈機有時會停歇,半夜裡蟋蟀的鳴叫聲更加悲涼。 試問裁縫制成衣服後,你難道會預先準備一寸絲料嗎?捨棄緯線是爲了躰賉國家。曾經聽說有寡婦的故事。 人的天性各自有所不同,何必都懷有私心呢。

賞析

這首詩以促織的鳴叫聲開篇,引出貧女的睏境和擔憂,寒夜中織佈機的停歇與促織的悲鳴相互映襯,烘托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中通過對裁縫是否預存絲料的疑問,以及捨棄緯線以賉國家的典故,探討了人們的行爲和心態。最後詩人發出感慨,認爲人的天性各異,但不應都懷有私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反映了對社會現實和人性的思考。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