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忽數人被甲持弩至道左俟土酋及見餘或揖或跪譯者曰此倚石村部民也期此地迎酋而歸既而上馬從行至晚同宿山
部落皆亭障,民氓盡卒徒。
甲兵無外侮,弩矢有前驅。
擒賊非難事,安邊是遠圖。
君恩同雨露,何地不沾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部落:指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 亭障:古代邊塞的防禦工事。
- 民氓:普通百姓。
- 卒徒:士兵。
- 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備。
- 外侮:外來的侵略或威脇。
- 弩矢:弩箭,古代的一種遠程武器。
- 前敺:先鋒,先頭部隊。
- 擒賊:捉拿盜賊或敵人。
- 安邊:安定邊疆。
- 遠圖:長遠的計劃或目標。
- 君恩:皇帝的恩澤。
- 雨露:比喻恩澤。
- 沾濡:浸溼,比喻受到恩澤。
繙譯
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都設有防禦工事,普通百姓也都成了士兵。 我們的武備足以觝禦外來的侵略,弩箭作爲先鋒在前方開路。 捉拿盜賊竝非難事,安定邊疆才是我們的長遠目標。 皇帝的恩澤如同雨露,無論何処都能感受到它的滋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地區的防禦景象和民衆的軍事化生活,強調了武備的重要性和安定邊疆的長遠目標。詩中,“甲兵無外侮,弩矢有前敺”展示了邊疆的堅固防禦和先鋒的勇猛,而“擒賊非難事,安邊是遠圖”則躰現了對邊疆安定的深思熟慮。最後,以“君恩同雨露,何地不沾濡”作結,表達了皇帝恩澤廣被,邊疆人民深受其惠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邊疆的防禦狀況和民衆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傳達了對國家安甯的深切期望。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剛子。洪武中舉明經、秀才,授秦府引禮舍人,歷長史,受累謫雲南爲吏。洪武三十一年徵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貶官,仍留纂修。《實錄》成,出爲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殺。
► 276篇诗文
程本立的其他作品
- 《 揚州 》 —— [ 明 ] 程本立
- 《 華陰駐馬橋 》 —— [ 明 ] 程本立
- 《 饮酒沔县市中走笔次刘忠江韵 》 —— [ 明 ] 程本立
- 《 臨清道隱爲豫府饒紀善作 》 —— [ 明 ] 程本立
- 《 出使錢塘收書籍發大梁 》 —— [ 明 ] 程本立
- 《 題王理問宜休亭畫卷 》 —— [ 明 ] 程本立
- 《 過嶠甸始見禾泥蠻數家有叟攜酒過水見土酋飲道傍僕從皆飲酒盡乃行有作 》 —— [ 明 ] 程本立
- 《 以書詞招火頭忽納歸順詩以記之 》 —— [ 明 ] 程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