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寺留別六部諸公

名山曾是泐公房,吟榻依然草徑荒。 行客欲來詢舊事,高軒方此薦離觴。 秋光並與詩情薄,斜日能牽別意長。 迤醉歸松下路,隔林金粟有餘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泐公房:指天界寺內的僧房。
  • 吟榻:指詩人吟詠時所坐的牀榻。
  • 薦離觴:舉杯送別。
  • 金粟:指桂花,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翻譯

曾經的名山,天界寺的僧房,如今草徑已荒蕪,我依舊在此吟詠。 即將離去的旅人,想要詢問過往的舊事,高高的馬車正適合舉杯送別。 秋日的風光與詩情一樣淡薄,斜陽卻能拉長離別的思緒。 沿着松林下的小路,醉醺醺地歸來,隔着林子,桂花的餘香依舊可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天界寺留別六部諸公時的深情。詩中,「名山曾是泐公房,吟榻依然草徑荒」展現了時光的流轉與人事的變遷,而「行客欲來詢舊事,高軒方此薦離觴」則表達了離別時的不捨與回憶。後兩句「秋光並與詩情薄,斜日能牽別意長。迤醉歸松下路,隔林金粟有餘香」則巧妙地將秋光、斜陽、醉歸與桂花香融合,營造出一種淡淡的哀愁與美好的回憶交織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和對離別的不捨。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