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林諸賢天關泛舟
天關天所裁,白雲從天來。
一水暗入城,羣山爲之回。
天池宜泛舟,大風無怒濤。
因動五湖恩,吾豈鴟夷儔。
急槳花在後,緩槳花無有。
忘情緩急間,不覺花在手。
寄語同舟人,一任操陀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關:指天門,比喻極高的地方。
- 天池:指高山上的湖泊。
- 鴟夷:古代一種皮製的酒囊,這裏比喻放蕩不羈的人。
- 操陀叟:操舵的老者,這裏指船伕。
翻譯
天關是天所創造的,白雲從天而來。 一條水流悄然流入城內,羣山因此而回旋。 天池適宜泛舟,即使大風也不會掀起怒濤。 因受到五湖的恩惠,我豈能與放蕩不羈的人爲伍。 急速划槳時,花朵在船後飄落;緩慢划槳時,花朵似乎消失不見。 在緩急之間忘卻情感,不知不覺中,花朵已在手中。 寄語同船的人,任由操舵的老者引領方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天關天池泛舟的景象,通過對比急緩划槳時花朵的不同狀態,表達了在自然中忘卻情感、隨遇而安的心境。詩中「天關天所裁,白雲從天來」展現了天關的高遠與神祕,「一水暗入城,羣山爲之回」則巧妙地描繪了水流的隱祕與山勢的迴旋。後幾句通過對划槳速度與花朵狀態的細膩刻畫,傳達出一種超脫世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境。最後寄語同舟人,任由船伕引領,更體現了隨和與豁達的人生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何古林出洞 》 —— [ 明 ] 湛若水
- 《 四月二十三日省農上方門,遵河而南,止於夾岡門同人館,示諸生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龍州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題探源 》 —— [ 明 ] 湛若水
- 《 答陳瑞山大巡書來仁面已見種子之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日同諸賢登高甘泉山 》 —— [ 明 ] 湛若水
- 《 賜故人林南川先生冢子正夫別 》 —— [ 明 ] 湛若水
- 《 祭先慈墓於荷塘有感作六言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