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諸賢登高甘泉山

泉山一方高,其高能幾何。 不能千尺耳,羅浮之丘阿。 羅浮自海岸,萬丈突巍峨。 以頂等高卑,未知孰爲多。 此山系望遠,地位累坡陀。 此山可遠望,紫氣騰衝和。 望之已可愛,而況來登歌。 即事既已高,萬丈如吾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 甘泉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湛若水:明代文人,生平不詳。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丘阿:山丘的彎曲處。
  • 突巍峨:形容山峯高聳,巍峨壯觀。
  • 等高卑:比較高低。
  • 地位累坡陀:指山的位置累積了高低起伏的地形。
  • 紫氣騰衝和:紫氣象徵吉祥,騰衝和形容紫氣升騰,和諧美好。
  • 來登歌:前來登山並歌唱。
  • 即事既已高:指所做的事情已經很崇高。

翻譯

在重陽節這一天,我與衆人一同登上了甘泉山。 這座山雖高,但又能有多高呢? 不足千尺,就像是羅浮山的小丘。 羅浮山從海岸邊拔地而起,高達萬丈,巍峨壯觀。 如果比較山頂的高低,不知道哪座山更高。 甘泉山雖不高,但位置優越,可以遠望。 山勢起伏,紫氣升騰,和諧美好。 遠遠望去就已經令人喜愛,更何況是親自來此登山歌唱。 所做的事情已經很崇高,萬丈高山對我來說又算得了什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的情景,通過對甘泉山和羅浮山的比較,表達了詩人對高山的敬畏與對自然的讚美。詩中「紫氣騰衝和」一句,不僅描繪了山中的美景,也寓意着吉祥和和諧。詩人通過登高望遠,表達了對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