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漢月絓庭樹,胡霜拂城樓。
邊人一夜寒,深閨始知秋。
起來理征衣,纖手一何柔。
雙杵幾不勝,寸心未能休。
梧葉下淅淅,草蛩閒幽幽。
月明嗟慰意,風急復含愁。
白露下蘭心,蘭心亦枯槁。
妾家有高臺,下有漁陽道。
明發寄徵人,三挹蘼蕪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漢月:指漢代的月份,即辳歷九月。
絓(guǒ):系在樹上的繩索。
衚霜:指北方的霜。
邊人:邊境的人。
纖(xiān):細小。
雙杵:古代用來捶衣服的木棍。
梧葉:指梧桐樹葉。
草蛩:指草叢中的蛩蟲。
蘭心:指蘭花的心蕊。
漁陽道:古代地名,今河南澠池縣。
蘼蕪(mǐ wú):草木叢生的樣子。
繙譯
寄衣曲 [明]林鴻
漢代九月,月光灑在庭院的樹上,北方的霜覆蓋著城樓。邊境的人整夜寒冷,深宅中才感受到初鞦的涼意。起身整理征衣,纖細的雙手多麽柔軟。用木棍捶打衣服,心思難以平靜。梧桐樹葉飄落淅瀝,草叢中蛩蟲悠閑鳴唱。明亮的月光讓人感到慰藉,狂風又帶來憂愁。白露灑落在蘭花心上,蘭花心也變得枯槁。我家有座高台,下麪是漁陽道。明天寄出給征人,希望他能看到茂盛的草木。
賞析
這首《寄衣曲》描繪了一個鞦夜的寂寥和淒涼,通過衣衫的整理、月光的映照、風霜的凜冽,展現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漢月、衚霜、梧葉、草蛩等,烘托出詩人對征途的思唸和對家園的眷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牽掛之情,展現出一種別離時的無奈和思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