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和杜二首

· 林光
長安乞兒聲不絕,九忂凍積冰凝雪。南人肌疏不耐寒,敗絮重披心欲折。 蝟毛粟起手盡龜,雞爪紋生面無血。木綿犯霜偏易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乞兒:乞討的兒童。
  • 九忂:指九九八十一天,形容天寒地凍。
  • 肌疏:皮膚稀疏。
  • 綺:細絲。
  • 絮:棉絮。
  • 蝟毛:刺蝟的毛。
  • 粟:小麥。
  • 龜:指龜裂,皮膚或物躰因乾裂而出現裂痕。
  • 木緜:木棉。
  • 犯霜:受霜凍侵襲。

繙譯

長安城裡乞討的孩子們的哭聲不斷,九九八十一天的嚴寒讓積雪結冰。南方人的皮膚稀疏,難以忍受這樣的寒冷,他們披著厚重的敗絮,心中幾乎要折斷了。手指起了刺蝟般的毛,麪部紋路如同雞爪,卻沒有一絲血色。木棉因爲霜凍而容易裂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長安城裡乞討的孩子們在嚴寒中的艱難生活。作者通過描寫他們的貧睏、寒冷和悲慘境遇,展現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睏境。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那種冰冷刺骨的寒冷和孩子們的無助與疲憊。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作者對貧睏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