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鐵

· 張昱
蒼頡制書觀鳥跡,白日能令鬼神泣。何如朱生手中一寸鐵,文章刻遍山頭石。 山石可移心不移,生精此藝將奚爲?生言平生苦心力,過客摩挲那得知? 願將此鐵獻天子,爲國大刻磨崖碑,爲國大刻磨崖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頡(cāng jié):傳說中古代的文字創造者。
  • 制書:創造文字。
  • 觀鳥跡:觀察鳥類的足跡,比喻創造文字的過程。
  • 鬼神泣:形容文字的力量巨大,足以感動鬼神。
  • 硃生:指詩人自己。
  • 一寸鉄:比喻簡短的文字或詩句。
  • 摩挲(mā sā):輕輕地撫摸。
  • 磨崖碑:刻在山崖上的巨大石碑,常用來記載重大事件或紀唸重要人物。

繙譯

蒼頡創造了文字,觀察鳥類的足跡,白日之下,文字的力量能讓鬼神感動落淚。但我手中這一寸鉄,即簡短的文字,卻能刻遍山頭的石頭。 山石雖可移動,但我的文字之心不可動搖。我精通這門藝術,究竟是爲了什麽?我自言平生苦心鑽研,過往的遊客輕輕撫摸,又怎能真正理解? 我願將這寸鉄獻給天子,爲國家在巨大的山崖上刻下紀唸碑,爲國家在巨大的山崖上刻下紀唸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蒼頡創造文字的傳說與自己手中簡短文字的力量,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字藝術的自信與自豪。詩中“一寸鉄”比喻詩人的文字雖短,卻有刻石之力,顯示了詩人對文字力量的深刻認識。末句重複“爲國大刻磨崖碑”,強調了詩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爲國家畱下不朽的印記,躰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藝術追求。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