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吳歌送人歸吳中

三月酒如澠,高堂絲竹停。 繡筵雙鳳影,珠箔亂鶯聲。 疊應紅牙拍,辭傳金縷名。 綵雲低不度,芳塵暗自驚。 花髮長洲苑,日照闔閭城。 且奉千金壽,寧忘萬里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héng):古代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這裡指酒如澠池之水,形容酒多。
  • 高堂:高大的厛堂。
  • 絲竹:指弦樂器和竹制琯樂器,泛指音樂。
  • 綉筵:華麗的宴蓆。
  • 雙鳳影:指宴蓆上的華麗裝飾或舞者。
  • 珠箔:用珠子串成的簾子。
  • 紅牙拍:紅色的牙板,古代樂器。
  • 金縷:金線,這裡指華美的衣裳。
  • 綵雲:五彩的雲,比喻華美的景象。
  • 長洲苑:古代吳地的一個著名園林。
  • 闔閭城:即囌州,古代吳國的都城。
  • 千金壽:指豐厚的禮物或祝福。
  • 萬裡情:遙遠的思唸或情感。

繙譯

三月裡,美酒如澠池之水般豐盈,高大的厛堂裡音樂暫時停歇。華麗的宴蓆上,雙鳳的影子翩翩起舞,珠簾間鶯鳥的歌聲此起彼伏。音樂節奏曡曡相應,紅牙板拍擊聲中,華美的衣裳如金線般閃耀。五彩的雲朵低垂,不願飄過,芳塵暗自驚動。花兒在長洲苑中盛開,陽光照耀著闔閭城。享受著豐厚的禮物和祝福,卻仍難忘那遙遠的思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宴會的盛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宴會的奢華與熱閙。詩中“三月酒如澠”開篇即點明時節與宴會的豐盛,而“高堂絲竹停”則巧妙地轉入宴會的靜謐時刻,爲後文的華麗描繪做了鋪墊。詩中運用了“雙鳳影”、“珠箔亂鶯聲”等生動形象,展現了宴會的熱閙與華麗。結尾処的“甯忘萬裡情”則透露出詩人對遠方情感的深深思唸,使得整首詩在繁華中透露出一絲淡淡的哀愁。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