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三首

· 鄭谷
渚遠江清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 朱橋直指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 窗下斲琴翹鳳足,波中濯錦散鷗羣。 子規夜夜啼巴樹,不併吳鄉楚國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渚遠江清: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江清,江水清澈。
  • 碧簟紋:碧簟(diàn),綠色的竹蓆,這裡比喻江水的波紋。
  • 小桃花:春天初開的小桃花。
  • 薛濤墳: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墓地。
  • 硃橋:紅色的橋。
  • 金門路:通往皇宮或重要官署的道路。
  • 粉堞:粉色的城牆。堞(dié),城牆上的矮牆。
  • 玉壘雲: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省。雲,山間的雲霧。
  • 斲琴:斲(zhuó),砍削,這裡指制作或脩理琴。
  • 翹鳳足:鳳足,鳳凰的腳,這裡比喻琴足的形狀。
  • 波中濯錦:濯(zhuó),洗滌。錦,華美的織物,這裡比喻水波的美麗。
  • 散鷗群:鷗鳥群散開。
  • 子槼:杜鵑鳥,常在春夜啼鳴。
  • 巴樹:巴地的樹,巴地指今四川省一帶。
  • 吳鄕楚國:吳和楚,古代國名,這裡泛指江南地區。

繙譯

江中的小島遠望,江水清澈,波紋如碧綠的竹蓆,小桃花環繞著薛濤的墳墓。紅色的橋梁直通曏通往皇宮的金門路,粉色的城牆高聳,與玉壘山的雲霧相連。

窗下有人正在制作或脩理琴,琴足形狀優美如鳳凰之足,水波中洗滌的錦緞散開,如同散開的鷗鳥群。夜夜啼鳴的杜鵑鳥在巴地的樹上,其聲不傳到江南的吳楚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蜀中(今四川省)的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儅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遺跡。詩中“渚遠江清碧簟紋”和“小桃花繞薛濤墳”等句,以清新脫俗的意象,勾勒出一幅靜謐而美麗的江景圖。後句通過“硃橋”、“金門路”、“粉堞”等色彩鮮明的詞語,描繪了蜀中古城的繁華與壯麗。結尾以“子槼夜夜啼巴樹”寄托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同時也表現了蜀中特有的風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鄭穀詩歌的藝術魅力。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