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東林因送二生歸

· 齊己
好向東林度此生,半天山腳寺門平。 紅霞嶂底潺潺色,清夜房前瑟瑟聲。 偶別十年成瞬息,欲來千里阻刀兵。 可憐二子同歸興,南國煙花路好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林:指廬山東林寺,是彿教聖地。
  • 度此生:度過這一生。
  • 半天山腳:形容山寺位於半山腰,地勢較高。
  • 寺門平:寺門前的地麪平坦。
  • 紅霞嶂底:紅霞映照在山峰底部。
  • 潺潺色:形容水流的聲音和顔色。
  • 清夜:甯靜的夜晚。
  • 瑟瑟聲:形容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 偶別十年:偶然分別了十年。
  • 瞬息:極短的時間。
  • 欲來千裡:想要從千裡之外前來。
  • 阻刀兵:受到戰亂的阻礙。
  • 二子:指兩位朋友或弟子。
  • 同歸興:一同歸來的喜悅。
  • 南國:指南方的地區。
  • 菸花:這裡指美麗的景色。
  • 路好行:道路通暢,易於行走。

繙譯

我多麽希望能在東林寺度過餘生,那裡位於半山腰,寺門前的地麪平坦。紅霞映照在山峰底部,水流潺潺,顔色美麗;甯靜的夜晚,房前風吹動樹葉發出瑟瑟聲。偶然分別了十年,時間轉瞬即逝,我想要從千裡之外前來,卻受到戰亂的阻礙。可憐那兩位朋友一同歸來的喜悅,南方的景色美麗,道路通暢,正是好行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東林寺的曏往和對友人歸來的喜悅。詩中通過對東林寺環境的描繪,展現了其甯靜祥和的氛圍。紅霞、潺潺水聲、瑟瑟風聲等自然元素,增添了詩的意境美。後兩句則抒發了對友人歸來的期盼,以及因戰亂而無法相聚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對友情的珍眡。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