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益上人

· 齊己
長想尋君道路遙,亂山霜後火新燒。 近聞移住鄰衡嶽,幾度題詩上石橋。 古木傳聲連峭壁,一燈懸影過中宵。 風騷味薄誰相愛,攲枕常多夢鮑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亂山霜後火新燒:指山中霜降後,新近被火燒過的景象。
  • 移住:搬遷居住。
  • 衡嶽:即衡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中宵:半夜。
  • 風騷:這裏指詩文的風格和情感。
  • 味薄:指詩文的情感或意境不夠深刻。
  • 攲枕:斜靠在枕頭上。
  • 鮑昭:即鮑照,南朝宋時期的文學家,以詩文著稱。

翻譯

長久以來,我總是想着去尋找你的路途是多麼遙遠,尤其是在山中霜降後,新近被火燒過的景象。最近聽說你搬到了鄰近衡山的地方,我幾次在石橋上題詩,表達對你的思念。古木的聲音與陡峭的山壁相連,一盞燈懸掛的影子一直持續到半夜。我的詩文風格和情感不夠深刻,不知道有誰會喜歡,我常常斜靠在枕頭上,夢見鮑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對自己詩文風格的自我評價。詩中通過「亂山霜後火新燒」和「古木傳聲連峭壁」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遙遠而幽深的意境,增強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自謙地評價自己的詩文「風騷味薄」,並表達了對古代文學家鮑照的敬仰,顯示了詩人對文學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