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翟
註釋
- 元聖:指天子。
- 乘運:順應時運。
- 稽古力:借鑑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 土控:指地理上的控制。
- 吳兼越:指吳地和越地,即今江蘇和浙江一帶。
- 歙與池:指歙州和池州,今安徽歙縣和池州。
- 襟帶:比喻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股肱:比喻重要的輔佐人員。
- 耳目:指監察和情報工作。
- 中司:中央的監察機構。
- 楚老:指楚地的老人。
- 秦人:指秦地的人。
- 歲星移:歲星即木星,古人認爲歲星的位置變化會影響國家的命運。
- 撝謙:謙遜。
- 陰德:指暗中做的好事。
- 蓍龜:古代的卜筮工具,比喻決策的依據。
- 鵷鷺:比喻賢能之士。
- 熊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麾幢:軍旗。
- 搴帷:揭開帷幕,比喻迎接。
- 謝公屐:謝靈運的屐,比喻文人雅士的用品。
- 柳家詩:指柳宗元的詩,此處指文學成就。
- 子規:杜鵑鳥,其鳴聲悲切。
- 金羈:金色的馬籠頭,比喻高貴的身份。
- 喔咻:安慰,撫慰。
- 仰山:仰望高山,比喻追求高遠。
- 涉海:比喻艱難的旅程。
- 射策:考試。
- 遷喬:升遷。
- 佩德:佩戴道德的標誌。
- 銘仁:銘記仁德。
- 飭躬:整頓自身。
- 拜手:古代的一種禮節。
- 霄漢:天空。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敝衣:破舊的衣服。
- 布素:樸素無華。
- 伏臘:古代的祭祀活動。
- 擢第:科舉考試中獲得名次。
- 磨鉛:比喻勤奮學習。
- 剸割:割斷,比喻解決問題。
- 策蹇:鞭策跛足的馬,比喻努力前進。
- 相馬:挑選馬匹。
- 呼鷹:召喚鷹,比喻選拔人才。
- 扶搖:比喻迅速上升。
- 荅恩:報答恩情。
翻譯
天子順應時運而生,忠賢之士也應運而出。他們借鑑古人的智慧,助力建立太平盛世。這片土地控制着吳地和越地,州連着歙州和池州,山河如襟帶般環繞,軍鎮守護着國家的邊疆。廉潔的官員安定江邊,澄清肅清海上的異族。重要的輔佐人員分守各地,監察和情報工作交給中央機構。楚地的老人歌唱着晚年的哀歌,秦地的人詠歎着離別的思念。期望如及時雨般降臨,福祉隨着歲星的移動而變化。政治清明,百姓無訟,刑法公正,吏員不欺。謙遜令人驚訝於主上的寵愛,暗中做好事令人畏懼被人知曉。白玉自慚於溫潤的色澤,朱繩讓位於正直的言辭。行爲成爲時代的領袖,言論成爲世人的指南。盛大的幕府招攬賢士,連營訓練精銳的軍隊。光輝照耀下,賢士如鵷鷺般聚集,氣勢如熊羆般威猛。出入時揮動軍旗,登臨時劍戟相隨。美好的風迎接解開帷幕,美麗的景色等待揭開帷幕。晴朗的野上霞光如綺,春郊柳枝如絲。城中的烏鴉被畫角聲驚起,江邊的雁兒躲避紅旗。紅色的車輪停在草地上,紫色的綬帶垂下。山宜穿着謝公的屐,洲上稱頌柳家的詩。酒氣和芳香的杜若,絃聲擾亂了子規的鳴叫。分球齊聚馬首,列舞環繞着美麗的女子。醉中惋惜時光的流逝,歡樂中憐愛日影的遲緩。回塘排列着玉製的船槳,歸路上擁着金色的馬籠頭。自顧已是龍鍾老者,曾蒙受過安慰和撫慰。仰望高山塵土不揚,涉海之水難以渡過。身爲鄉人所推薦,名聲因國士所推崇。提攜他人增加善的價值,拂拭使之更加美麗。考試端正心術,升遷整頓羽儀。幸運地穿楊過柳,錯誤地折桂高枝。佩戴道德的標誌,銘記仁德於心。整頓自身趨向館舍,拜手致敬於階墀。天空雖在,風塵尚卑。破舊的衣服羞於樸素,敗落的屋子厭於茅茨。養病缺乏晨昏的膳食,居住無伏臘的資財。盛時貧窮可恥,壯年病痛堪嗤。科舉考試中獲得名次,沉溺於書中不覺疲倦。勤奮學習重於割斷問題,鞭策跛足的馬再次奔馳。挑選馬匹需憐憫瘦弱的,召喚鷹隼正及飢餓之時。迅速上升重在即事,會有報答恩情之時。
賞析
這首作品是白居易向宣歙翟表達敬意和自述心跡的長詩。詩中,白居易讚美了天子的聖明和忠賢的輔佐,描繪了國家的繁榮和軍隊的威武。他自謙地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和陰德,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還透露出白居易對個人命運的思考,以及對報答恩情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