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
通州海內恓惶地,司馬人間冗長官。
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難。
劍埋獄底誰深掘,鬆偃霜中盡冷看。
舉目爭能不惆悵,高車大馬滿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恓惶(xī huáng):形容憂慮不安的樣子。
- 冗長(rǒng cháng):多餘的,無用的。
- 傷鳥:比喻受到打擊或驚嚇的人。
- 臥龍:比喻有才能而未被發現或未被重用的人。
- 劍埋獄底:比喻有才能的人被埋沒或被囚禁。
- 松偃霜中:松樹在霜中傾斜,比喻処境艱難。
- 高車大馬:形容顯赫的交通工具,這裡指權貴。
繙譯
通州是個讓人憂慮不安的地方,司馬這個官職在人間顯得多餘無用。 受傷的鳥兒聽到弦聲驚慌不定,臥龍若無水則難以行動。 寶劍埋在獄底,誰會深入挖掘?松樹在霜中傾斜,盡是冷眼旁觀。 擧目四望,怎能不感到惆悵?高大的馬車和駿馬滿佈長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友人微之在通州任職的憂慮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多個比喻,如“傷鳥”、“臥龍”、“劍埋獄底”和“松偃霜中”,形象地描繪了微之的睏境和自己的無奈。末句“高車大馬滿長安”則反襯出自己的孤獨和不被重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白居易的詩歌才華和對友人的深情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