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母孀節詩爲厥子伯苓題
燁燁新都媛,修蛾粲明璫。
十三字君室,十五登君堂。
良辰一以醮,中廚奉姑嫜。
眷言拂巾席,皓首偕匡牀。
風波起中路,庭樹飛秋霜。
青銅擲妝閣,碎裂羅衣裳。
剖心慰夫婿,截髮藏筐箱。
空閨撫弱息,血淚橫枯腸。
鬆關白日暮,永夜啼寒螿。
抱影三十年,哀哀稱未亡。
緬懷勵高節,泚筆題篇章。
他時繼黃鵠,萬古明天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燁燁 (yè yè):光彩奪目的樣子。
- 新都媛 (xīn dū yuàn):新都的女子,指詩中的女主角。
- 修蛾 (xiū é):修長的眉毛,形容女子眉目清秀。
- 粲明璫 (càn míng dāng):明亮的耳飾,形容女子裝飾華麗。
- 醮 (jiào):古代婚禮中的一種儀式。
- 姑嫜 (gū zhāng):丈夫的父母。
- 匡牀 (kuāng chuáng):方正的牀。
- 青銅 (qīng tóng):古代常用的金屬,這裏指銅鏡。
- 妝閣 (zhuāng gé):女子梳妝的地方。
- 截髮 (jié fà):剪斷頭髮,古代女子表示哀悼的一種方式。
- 弱息 (ruò xī):年幼的孩子。
- 血淚 (xuè lèi):形容極度悲傷。
- 鬆關 (sōng guān):松樹間的門,這裏指家中的門。
- 寒螿 (hán jiāng):寒蟬,秋天的蟬。
- 未亡 (wèi wáng):寡婦的自稱。
- 泚筆 (cǐ bǐ):蘸墨的筆,這裏指寫作。
- 黃鵠 (huáng hú):黃色的天鵝,這裏比喻高潔的品德。
- 天常 (tiān cháng):天道,常理。
翻譯
光彩奪目的新都女子,眉目清秀,裝飾華麗。十三歲時成爲你的妻子,十五歲便登堂入室。在美好的時刻完成了婚禮的儀式,便開始在中廚侍奉公婆。她深情地整理牀鋪,希望能與你白頭偕老。然而,中途起了風波,庭院的樹上飄起了秋霜。銅鏡從妝閣中拋出,碎裂了,連同她的衣裳。她剖心安慰丈夫,剪斷頭髮藏在筐箱中,以示哀悼。在空蕩的閨房中撫養幼小的孩子,血淚縱橫,心如枯腸。松樹間的門在白日下顯得昏暗,長夜中寒蟬的鳴叫不斷。她獨自抱影三十年,哀傷地自稱未亡人。懷念她高尚的節操,我蘸墨寫下這首詩篇。將來有一天,她的美德將如黃鵠般高飛,萬古流傳,彰顯天道常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新都女子的悲慘命運和高尚品德。詩中,「燁燁新都媛」等句讚美了女子的美貌和品德,而「風波起中路」等句則突出了她遭遇的不幸。通過「剖心慰夫婿」、「截髮藏筐箱」等細節,深刻表現了女子的忠貞和堅強。最後,詩人以「緬懷勵高節」、「萬古明天常」作結,表達了對女子高尚節操的敬仰和對她美德永存的期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是對傳統女性美德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