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公子還京師

燕山九月沙草黃,曉河浮冰天雨霜。 狐裘烏靴騎馬郎,馬蹄踏踏歸帝鄉。 黃金臺前新酒香,子須先嚐我盡觴。 半年同客情難忘,白日聯鑣夜共牀。 笑談在耳書在囊,子今去矣誰翱翔。 北來鴻雁斜作行,河中鯉魚三尺長。 我未得歸心獨傷,子肯寄書魚雁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山:山脈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曉河:清晨的河流。
  • 烏靴:黑色的靴子。
  • 帝鄉:指京城,即皇帝所在的地方。
  • 黃金臺:古代臺名,這裏可能指宴飲的場所。
  • 同客:一同旅居在外的人。
  • 聯鑣:並馬而行。
  • 翱翔:自由自在地飛翔,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或行動。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消息的使者。
  • 鯉魚:魚名,這裏可能指傳遞書信的比喻。

翻譯

燕山的九月,沙草已經泛黃,清晨的河流上浮着冰塊,天空下着霜。穿着狐裘和烏靴的年輕騎士,騎着馬踏踏地返回京城。在黃金臺前,新釀的酒散發着香氣,你先嚐一嘗,我則一飲而盡。半年來我們一同旅居,情誼難以忘懷,白天並馬而行,夜晚共枕而眠。歡笑和交談彷彿還在耳邊,書信也還在囊中,而你現在要離開了,誰還能與我一同翱翔呢?北來的大雁斜斜地排成行,河中的鯉魚有三尺長。我還沒有能夠回去,心中獨自感到悲傷,如果你願意,就請通過鴻雁或鯉魚給我寄來書信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燕山秋日的景象,通過「沙草黃」、「曉河浮冰」、「天雨霜」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又壯闊的氛圍。詩中,「狐裘烏靴騎馬郎」形象生動,展現了歸途中的英姿。後文則轉爲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通過「同客情難忘」、「笑談在耳」等句,表達了深厚的情誼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結尾處,詩人以鴻雁和鯉魚作爲傳遞書信的象徵,寄託了對未來聯繫的期望,同時也流露出對歸鄉的渴望和無法歸去的憂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唐之淳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深刻體驗。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