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寺尋僧不遇得霞字

門掩北城霞,庭空駕鹿車。 留題分貝葉,汲井落藤華。 不繫元無住,忘生詎有家。 雲歸佔杖錫,人到禮袈裟。 石響惟聞溜,燈明不礙紗。 徒勞諸弟子,香飯進胡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香林寺(xiāng lín sì):古代寺廟名,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 霞(xiá):朝霞,早晨的紅霞。 貝葉(bèi yè):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簡。 汲井(jí jǐng):汲水。 藤華(téng huá):藤花,指藤蔓上的花朵。 元(yuán):本指原始、最初的。 杖錫(zhàng xī):拄杖,手杖;僧侶的法器之一。 礈裟(jiā shā):僧袍。 胡麻(hú má):一種作料,用來調味。

翻譯

推開香林寺的大門,看不到晨曦的紅霞,庭院裏空蕩蕩的,只有一輛鹿車停在那裏。 留下幾行字在貝葉上,汲水的井邊開滿了藤蔓的花朵。 不知僧人是否還在這裏居住,是否已經忘記了生活的歸宿。 看着雲歸去,拄着手杖,穿着僧袍的人來到這裏。 只聽見石頭響聲,燈光透過紗幔,不會阻礙。 徒勞地爲弟子們準備了香飯和胡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寺廟中的僧人生活場景,表現了僧人的清靜與超脫。作者通過描寫寺廟中的景物和僧人的行爲,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寺廟之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神祕。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