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師述懷
辭親戒行李,祗命出神京。
念茲行役遲,遙遙睇前旌。
皇仁固無外,所怒不來庭。
授鉞必衛霍,獻謀必良平。
旗旃耀日色,鐃吹雜風聲。
飲馬河流渾,磨刀山石腥。
野有貔虎勢,川無蛟鱷驚。
況當青陽節,卉木競敷榮。
晴雲布魚麗,荑柳囀倉庚。
士健衣有輝,牧肥草青青。
狼居行可陟,祁連待勒銘。
豎儒際斯盛,何以副從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神京:指京城,即長安。 旌(jīng):古代軍隊中用來指揮的旗幟。 皇仁:指皇帝的仁愛之心。 庭:指皇帝的朝廷。 授鉞:指授予將領兵權。 衛霍:指霍去病,漢代著名將領。 鐃(náo):一種古代樂器。 貔虎:傳說中的一種神獸。 蛟鱷:指龍和鱷魚。 青陽節:古代節日,祭祀太陽的節日。 豎儒:指立身爲儒者。
翻譯
離開親人,收拾行裝,奉命離開長安。 心中念念行程漫長,遠遠眺望前方的旗幟。 皇帝的仁愛無處不在,他的怒火卻不會波及朝廷。 授予將領兵權必定是爲了國家安寧,獻策必定是爲了國家太平。 旗幟在陽光下閃耀,樂器的聲音與風聲混雜。 馬兒飲水河流湍急,刀劍磨礪在山石間發出刺鼻的氣味。 荒野中可能有着貔虎的威勢,河川中卻沒有蛟龍和鱷魚的驚擾。 何況是在青陽節,各種植物爭相展示繁榮。 晴朗的雲彩映襯着魚兒的美麗,草叢中的柳樹和鳥兒在歡快地歌唱。 士兵們身着華麗的戰袍,牧民們的牛羊在青青的草地上吃草。 狼羣在山間行走,祁連山等待着被銘記。 立志成爲儒者的人們,如何能夠輔佐從軍征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將士遠離京城,踏上征途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行軍途中的景象和士兵們的心境,展現了壯士軍旅的風采和壯志豪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畫面感。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對國家興旺和安寧的嚮往,以及對儒者的責任與使命感。整體而言,這首詩在描繪壯士征戰的同時,也蘊含着對國家和民族的關懷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