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學詩八首
飲馬長城窟,窟中水無多。秋風動百草,水面亦生波。
長城備外侮,室內起干戈。非關絕地脈,乃是傷人和。
不見豐水上,靈臺鬱嵯峨。前有《大雅》詩,後有秦民歌。
鍤塗得苦水,流毒如江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飲馬長城窟:指在長城下的水坑中給馬飲水。
- 窟中水無多:水坑中的水不多。
- 秋風動百草:秋風吹動着各種草。
- 水面亦生波:水面也起了波浪。
- 長城備外侮:長城是爲了防禦外來的侵略。
- 室內起干戈:指內部發生了戰爭。
- 非關絕地脈:並不是因爲地理環境的原因。
- 乃是傷人和:而是因爲傷害了人們的和諧。
- 不見豐水上:看不到豐水(河流名)的水。
- 靈臺鬱嵯峨:靈臺(古代祭祀的地方)高聳。
- 前有《大雅》詩:前面有《大雅》這樣的詩篇。
- 後有秦民歌:後面有秦地的民歌。
- 鍤塗得苦水:用鍬挖出的水是苦的。
- 流毒如江河:比喻毒害像江河一樣廣泛流傳。
翻譯
在長城下的水坑中給馬飲水,水坑中的水並不多。秋風吹動着各種草,水面也起了波浪。長城是爲了防禦外來的侵略,但內部卻發生了戰爭。這並不是因爲地理環境的原因,而是因爲傷害了人們的和諧。看不到豐水的水,只見到高聳的靈臺。前面有《大雅》這樣的詩篇,後面有秦地的民歌。用鍬挖出的水是苦的,比喻毒害像江河一樣廣泛流傳。
賞析
這首詩通過長城下的水坑和秋風中的百草,隱喻了國家的內外困境。長城雖能防禦外敵,但內部的不和與戰爭纔是真正的傷害。詩中提到的「靈臺」和「大雅詩」與「秦民歌」形成對比,前者代表高雅的文化傳統,後者則反映了民間的疾苦。最後,「鍤塗得苦水,流毒如江河」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