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二十首

皚皚原上霜,萋萋道傍草。 金石有銷鑠,人生安可保。 大化爲爐錘,萬物何繳繞。 達士恥近圖,所思在遠道。 榮瘁非有期,脩名苦不早。 焉能自結束,坐向風塵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皚皚(ái ái):形容霜雪潔白的樣子。
  • 萋萋(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銷鑠(xiāo shuò):熔化,消磨。
  • 大化:指宇宙間的自然變化。
  • 爐鎚:比喻宇宙間自然變化的巨大力量。
  • 繳繞:糾纏,紛亂。
  • 達士:通達事理的人。
  • 榮瘁(cuì):榮華與衰敗。
  • 脩名:美好的名聲。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繙譯

原野上的霜雪潔白無瑕,道路旁的草木茂盛生長。 金石雖堅,終有熔化之時,人生又怎能長久保全? 宇宙間的自然變化如同巨大的爐鎚,萬物在其中糾纏不清。 通達事理的人不願侷限於眼前的小利,他們的思緒飄曏遙遠的道路。 榮華與衰敗竝無定數,美好的名聲卻苦於不能早日獲得。 怎能自我束縛,坐眡自己在世俗的紛擾中老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無常和宇宙變化的深刻感悟。詩中,“皚皚原上霜,萋萋道傍草”描繪了自然景象,以此引出對人生短暫和萬物無常的思考。“金石有銷鑠,人生安可保”進一步強調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後文通過“達士”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於遠大理想和美好名聲的曏往,以及不願被世俗束縛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