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三首

· 于謙
天時人事兩相關,和氣絪縕覆載間。 涌地銀堆千尺浪,攢空玉立萬重山。 中郎持節吞氈臥,大將平淮奏凱還。 往事悠悠何足論,且祈豐稔解愁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時人事兩相關:天時,指自然界的時序和氣候;人事,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這裏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
  • 和氣絪縕覆載間:和氣,和諧的氣氛;絪縕,形容雲氣瀰漫;覆載,覆蓋承載,指天地。
  • 涌地銀堆千尺浪:形容雪堆積如銀色的波浪。
  • 攢空玉立萬重山:攢,聚集;玉立,形容雪後的山峯如玉石般潔白挺立。
  • 中郎持節吞氈臥:中郎,古代官職名;持節,手持符節,代表皇帝出使;吞氈,指漢代蘇武在匈奴被囚時,吞食氈毛以示堅貞不屈。
  • 大將平淮奏凱還:大將,高級將領;平淮,平定淮河流域的叛亂;奏凱,勝利歸來。
  • 往事悠悠何足論:悠悠,遙遠;何足論,不值得多談。
  • 且祈豐稔解愁顏:豐稔,豐收;解愁顏,消除憂愁。

翻譯

天時與人事息息相關,和諧的氣氛瀰漫在天地之間。地面上堆積的雪如同涌動的銀色波浪,高聳的山峯在雪後像玉石般潔白挺立。想起古代中郎持節出使,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堅貞不屈,大將平定淮河叛亂後凱旋歸來。這些往事雖然遙遠,但不值得過多談論,只希望豐收能消除人們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雪後壯麗的自然景象,並通過歷史典故表達了對國家安寧和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詩中「涌地銀堆千尺浪,攢空玉立萬重山」以生動的比喻展現了雪景的壯觀,而「中郎持節吞氈臥,大將平淮奏凱還」則巧妙地融入了歷史元素,增強了詩歌的厚重感。結尾的「且祈豐稔解愁顏」直抒胸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

于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