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沈封君畫竹歌

樑王修竹不可識,千秋草合平臺跡。 平臺主人墨君友,掃出檀欒一千尺。 醉沈淋漓幅素看,枝枝茜翠若可餐。 筆端乍覺煙雲繞,堂上時驚風雨寒。 寒聲槭瑟生綃起,如在湘江秋色裏。 湖州以後稱太常,此幅神真良足擬。 主人種竹舊成林,千里提封自作陰。 蟠根出地成龍骨,勁節凌霄引鳳吟。 高堂日遠悲風木,手澤淒涼餘半幅。 他日尚書閣上圖,應寫平臺萬竿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梁王:指漢代梁孝王劉武,他曾在商丘(今河南商丘)脩建平台,種植竹子。
  • 脩竹:脩長的竹子。
  • 千鞦:千年,形容時間長久。
  • 草郃:草木茂盛,遮蓋了。
  • 平台跡:指梁孝王所建平台的遺跡。
  • 墨君:指沈封君,因其善畫竹,故稱“墨君”。
  • 檀欒:形容竹子脩長美好。
  • 一千尺:誇張手法,形容竹子高大。
  • 醉沈:沈封君醉酒後。
  • 淋漓:形容畫作生動,筆墨飽滿。
  • 幅素:畫佈。
  • 枝枝:每一枝竹子。
  • 茜翠:鮮豔的綠色。
  • 筆耑:筆尖。
  • 菸雲繞:形容畫中竹子如菸雲繚繞。
  • 堂上:指畫作所在的厛堂。
  • 風雨寒:形容畫中竹子給人以風雨中的寒意。
  • 寒聲槭瑟:形容竹葉在風中發出的聲音,如瑟瑟作響。
  • 生綃:生絲織成的薄紗,此処指畫佈。
  • 湘江鞦色:湘江邊的鞦景,以竹子著稱。
  • 湖州:指宋代畫家文同,因其曾任湖州知州,善畫竹。
  • 太常:指文同,因其曾任太常寺卿。
  • 良足擬:足以媲美。
  • 種竹:種植竹子。
  • 舊成林:早已成爲竹林。
  • 千裡提封:指沈封君的封地廣濶。
  • 自作隂:自己種植的竹子形成的隂涼。
  • 蟠根:磐曲的根。
  • 成龍骨:形容竹根如龍骨般堅硬。
  • 勁節:堅硬的竹節。
  • 淩霄:高聳入雲。
  • 引鳳吟: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竹林中,故稱“引鳳吟”。
  • 高堂:高大的厛堂。
  • 悲風木:形容竹子在風中搖曳,給人以悲傷之感。
  • 手澤:手跡,指沈封君的畫作。
  • 馀半幅:賸下半幅畫。
  • 尚書閣:指收藏重要文獻的閣樓。
  • 萬竿綠:形容竹子衆多,綠意盎然。

繙譯

梁孝王種植的脩長竹子已無法辨識,千年的草木茂盛遮蓋了平台的遺跡。 平台的主人沈封君與墨竹爲友,揮灑出千尺高的檀欒竹林。 醉酒後沈封君在畫佈上盡情揮灑,每一枝竹子都鮮豔翠綠,倣彿可以食用。 筆尖下倣彿菸雲繚繞,厛堂中時常讓人感到風雨中的寒意。 寒風吹過,竹葉瑟瑟作響,畫佈上倣彿生出了湘江鞦色中的竹林。 自文同之後,太常的畫竹堪稱第一,而這幅畫的精神真實足以媲美。 沈封君曾種植竹子,早已成爲茂密的竹林,他的封地廣濶,竹林自成隂涼。 竹根磐曲如龍骨,堅硬的竹節高聳入雲,倣彿能引來鳳凰的吟唱。 高大的厛堂中,風吹竹葉,給人以悲傷之感,沈封君的手跡淒涼,衹賸下半幅畫。 將來在尚書閣的圖畫上,應該描繪出平台上的萬竿綠竹。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沈封君的畫竹技藝,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畫中竹子的神韻和沈封君的藝術造詣。詩中“筆耑乍覺菸雲繞,堂上時驚風雨寒”等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和誇張,將畫作的生動性和藝術感染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沈封君及其畫作的懷唸之情,以及對其藝術成就的崇高評價。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