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隴州閻氏林亭

出處信不易,卜築豈在遠。 聞君壯年日,頗此遂仰偃。 創基倚北阜,開窗面層巘。 雜樹莽蓊蔚,長流激清淺。 跡異願不隔,路阻日遂晚。 愉悅各殊趣,幽意不逮顯。 春風翻深谷,嫋嫋葛葉展。 代耕與灌園,垂老付所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處:指人的出身和經歷。
  • 信不易:確實不容易。
  • 卜築:選擇建築地點。
  • 遂仰偃:得以安逸地躺下休息。
  • 北阜:北面的山丘。
  • 層巘:層層疊疊的山峯。
  • 莽蓊蔚:草木茂盛的樣子。
  • 嫋嫋: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 代耕:代替耕作,指不親自耕作。
  • 灌園:澆灌園地,指從事園藝。

翻譯

選擇和經歷確實不容易,選擇建築地點又豈能只在遠方。聽說你在壯年時,就已能在這裏安逸地躺下休息。新居建立在北面的山丘上,窗戶正對着層層疊疊的山峯。雜草樹木茂盛,長長的流水清澈淺顯。雖然行爲不同但願望並不相隔,道路阻隔使得日子漸漸晚了。每個人的愉悅感受各有不同,深藏的心意不如明顯表達。春風吹過深深的谷地,細長柔軟的葛葉隨風輕輕擺動。不親自耕作,從事園藝,直到老年,一切都隨遇而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選擇隱居生活的羨慕與讚賞。詩中,「出處信不易,卜築豈在遠」反映了作者對人生選擇的深刻認識,認爲無論是出身還是選擇居住地,都需要深思熟慮。通過描繪友人隱居的環境——「創基倚北阜,開窗面層巘」,以及「雜樹莽蓊蔚,長流激清淺」,展現了隱居生活的美好與寧靜。最後,「代耕與灌園,垂老付所遣」則體現了作者對友人隨遇而安、順應自然生活態度的認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生活方式的讚賞。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