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紫微山嚴上人壁

· 貝瓊
雞聲催客起,一枕夢初醒。 日射千山赤,天垂四野青。 芙蓉元自好,蒲柳已先零。 海上兵戈後,夷歌不思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芙蓉:荷花。
  • 蒲柳: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常用來比喻早衰或柔弱。
  • :凋零,衰敗。
  • 兵戈:戰爭。
  • 夷歌:異族的歌曲。

繙譯

雞鳴聲催促著旅人起牀,我從一夜的夢中剛剛醒來。 陽光照耀下,群山呈現出一片紅色,天空廣濶,四周的原野依舊青翠。 荷花依舊美麗,而蒲柳卻已經先一步凋零。 海上戰爭之後,異族的歌曲不再想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醒來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曏往。詩中“日射千山赤,天垂四野青”以鮮明的色彩對比,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而“芙蓉元自好,蒲柳已先零”則通過植物的對比,隱喻了生命的脆弱與美好事物的短暫。最後兩句“海上兵戈後,夷歌不思聽”直接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感,以及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