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歸繁臺別業漫興

莽壙孤城此卜居,宋臺樑苑獨行予。 虛名馬愧千金後,白首螢憐萬卷餘。 踏麥遽堪寒葉翠,看梅無那臘花舒。 相逢莫漫滇吾放,野醉郊吟儘可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莽壙(mǎng kuàng):廣闊的樣子。
  •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 宋臺梁苑:指古代宋國的臺和梁國的苑,這裏泛指古蹟。
  • 虛名:空有名聲,沒有實際。
  • 白首:頭髮變白,指年老。
  • 螢憐:憐惜螢火蟲,比喻珍惜微小的知識或智慧。
  • 踏麥:踩在麥田裏。
  • 無那:無奈。
  • 臘花:臘月開放的花,通常指梅花。
  • 滇吾放:可能指放縱自己,滇吾是古代地名,這裏可能用作比喻。
  • 野醉郊吟:在野外醉酒吟詩。

翻譯

在這廣闊孤寂的城池中,我選擇了居住之地,獨自漫步在宋臺梁苑的古蹟之間。 空有名聲,馬兒也愧對那千金的身價,白髮蒼蒼,卻憐惜着螢火蟲般微小的知識。 踏過麥田,寒葉翠綠,看梅花時,無奈臘月的花兒已經舒展開來。 相逢時不要過於放縱自己,在野外醉酒吟詩,儘可以書寫下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冬日歸家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詩中「莽壙孤城」與「宋臺梁苑」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古蹟的懷念與對現實孤寂的感慨。後兩句通過對「虛名」與「白首」的對比,以及「踏麥」與「看梅」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知識價值的感慨。最後,詩人以「野醉郊吟」作爲自我慰藉,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享受自然的生活態度。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