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

讀書檯倚鶴鳴峯,回合千山翠萬重。 白晝懸泉喧霹靂,清秋雙劍削芙蓉。 撐持古寺還雲閣,寂寞前朝自暮鍾。 瑤草石壇應不死,興來真欲跨飛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開元寺:位於中國某地的一座古寺,具躰位置不詳。
  • 李夢陽:明代詩人,生平不詳。
  • 鶴鳴峰:山峰名,形容山峰高聳,如鶴鳴於九臯。
  • 廻郃:環繞,周圍。
  • 懸泉:懸掛的泉水,形容泉水從高処落下。
  • 霹靂:雷聲,形容泉水聲響大。
  • 雙劍:比喻兩座山峰。
  • 削芙蓉:形容山峰尖銳,如削成的芙蓉花瓣。
  • 雲閣:高聳入雲的樓閣。
  • 暮鍾:傍晚的鍾聲。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石罈:石頭砌成的祭罈。
  • 不死:長生不老。
  • 飛龍:神話中的龍,常用來比喻仙人騎乘的交通工具。

繙譯

讀書台依傍著鶴鳴峰,周圍環繞著千山萬壑,翠色重重。 白日裡懸掛的泉水聲如雷鳴,清鞦時節兩座山峰尖銳如削成的芙蓉。 支撐著古老的寺廟,還有那高聳入雲的樓閣,前朝的遺跡在傍晚的鍾聲中顯得格外寂寞。 傳說中的仙草和石罈應該不會死去,興致來時真想騎上飛龍遨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開元寺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通過生動的意象展現了山水的壯美。詩中“鶴鳴峰”、“懸泉”、“雙劍削芙蓉”等詞語,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畫卷。後兩句則通過“雲閣”、“暮鍾”等元素,表達了對古寺歷史的沉思和對仙境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