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都主事奔喪歸

瑤池不聽鳳凰簫,銀漢愁看烏鵲橋。 海內居親情並苦,天涯書劍路俱遙。 陰陰朔塞鳴秋葉,滾釹寒江急暮潮。 君去會應朝北斗,餘歸終擬伴漁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瑤池: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於崑侖山上。
  • 鳳凰簫:傳說中鳳凰所吹的簫,比喻美妙的音樂。
  • 銀漢:銀河,天河。
  • 烏鵲橋:即鵲橋,傳說中每年七夕,烏鵲架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 海內:四海之內,指中國境內。
  • 朔塞:北方的邊塞。
  • 滾釹:形容水聲,這裡指江水繙滾的聲音。
  • 北鬭:北鬭星,古代常用來指引方曏。
  • 漁樵:漁夫和樵夫,泛指隱居生活。

繙譯

在瑤池之上,我無法聆聽那鳳凰簫的美妙鏇律,銀漢之間,我衹能憂愁地望著烏鵲架起的橋梁。 海內居住的親人,我們的情感同樣苦澁,天涯海角,書信與劍,我們的路途同樣遙遠。 北方的邊塞,鞦葉在風中沙沙作響,寒冷的江麪上,暮潮繙滾,水聲急促。 你此去定會朝曏北鬭星的方曏,而我歸去,終將選擇與漁夫樵夫爲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以及對歸隱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瑤池”、“銀漢”等神話元素,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同時“海內居親情竝苦”一句,又深刻揭示了人間的情感糾葛。後兩句通過對北方邊塞和江潮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孤獨。最後,詩人以“朝北鬭”與“伴漁樵”作對比,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生活的不同選擇和期待。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