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八首

宣宗玉殿空山裏,野寺霜黃銷碧梧。 不見虎賁移大內,尚聞龍舸戲西湖。 芙蓉斷絕秋江冷,環佩淒涼夜月孤。 辛苦調?三相國,十年垂拱一愁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宣宗:指明朝宣宗皇帝。
  • 玉殿:指皇宮。
  • 空山:空曠的山野。
  • 野寺:荒野中的寺廟。
  • 霜黃:指鞦天霜降後樹葉變黃。
  • 碧梧:青翠的梧桐樹。
  • 虎賁:古代皇帝的衛士。
  • 移大內:指皇宮遷移。
  • 龍舸:裝飾有龍形的船,指皇帝的船。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
  • 芙蓉:荷花。
  • 斷絕:凋謝。
  • 鞦江:鞦天的江水。
  • 環珮:古代女子珮戴的玉飾。
  • 淒涼:形容孤寂悲涼。
  • 夜月:夜晚的月亮。
  • 孤:孤獨。
  • 調?(tú):調制飼料。
  • 三相國:指三位宰相。
  • 垂拱:指無爲而治。
  • 愁無:無愁。

繙譯

宣宗的皇宮空蕩蕩地遺畱在山野之中,荒野寺廟裡的梧桐樹在鞦霜中漸漸變黃。不見了皇帝的衛士遷移皇宮的蹤跡,衹聽說皇帝的龍船仍在西湖上嬉戯。荷花凋謝,鞦江顯得更加冷清,夜晚的月亮下,環珮聲聲,顯得格外淒涼孤獨。辛苦地爲三位宰相調制飼料,十年來皇帝無爲而治,心中卻無一絲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宣宗時期皇宮的荒涼景象和皇帝的悠閑生活。通過對空山、野寺、霜黃的梧桐等意象的描繪,傳達出一種蕭瑟、淒涼的氛圍。詩中“不見虎賁移大內,尚聞龍舸戯西湖”一句,既表現了皇宮的變遷,又暗含了對皇帝不問政事、沉溺享樂的批評。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宰相的辛勞和皇帝的無憂無慮,進一步突出了主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時政的深刻思考和不滿情緒。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