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 包佶
桂嶺千崖斷,湘流一派通。 長沙今賈傅,東海舊於公。 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 金閨文作字,玉匣氣成虹。 翰墨時招侶,丹青夙在公。 主恩留左掖,人望積南宮。 巧拙循名異,浮沈顧位同。 九遷歸上略,三已契愚衷。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 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山曉重嵐外,林春苦霧中。 雪花翻海鶴,波影倒江楓。 去札頻逢信,回帆早掛空。 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嶺:指湖南一帶的山嶺。
  • 千崖斷:形容山峯連綿,斷崖衆多。
  • 湘流:湘江,湖南的主要河流。
  • 一派通:形容湘江水流寬闊,通暢無阻。
  • 賈傅:指賈誼,西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
  • 於公:指於定國,東漢時期的名臣,曾任東海相。
  •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裏指代文人的身份。
  • 殊俗:不同的風俗。
  • 離騷:屈原的作品,這裏指代高雅的文學作品。
  • 雅風:高雅的風範。
  • 金閨:指宮廷。
  • 文作字:指文采斐然。
  • 玉匣氣成虹:比喻才華橫溢,光彩照人。
  • 翰墨:指書寫,這裏指文學創作。
  • 招侶:吸引同伴。
  • 丹青:繪畫,這裏指藝術創作。
  • 夙在公:一直致力於公務。
  • 左掖:指朝廷的左掖門,這裏指朝廷。
  • 人望:人們的期望。
  • 南宮:指朝廷的南宮,這裏指朝廷。
  • 巧拙:聰明與愚笨。
  • 循名異:根據名聲的不同。
  • 浮沈:浮沉,指人生的起伏。
  • 顧位同:關注地位的相同。
  • 九遷:多次升遷。
  • 上略:高明的策略。
  • 三已:多次放棄。
  • 契愚衷:符合愚鈍的心意。
  • 責謝:責備與感謝。
  • 庭中吏:指家中的僕人。
  • 悲寬:悲傷與寬容。
  • 塞上翁:指邊塞的老翁,這裏指代普通百姓。
  • 楚材:楚地的才子。
  • 欣有適:高興地適應。
  • 燕石:指燕國的石頭,這裏比喻無用之物。
  • 愧無功:羞愧於無功。
  • 重嵐:濃霧。
  • 苦霧:濃霧。
  • 雪花翻海鶴:形容雪花如海鶴翻飛。
  • 波影倒江楓:形容波光倒映,如江邊的楓樹。
  • 去札:離開書信。
  • 頻逢信:頻繁收到信件。
  • 回帆:返航的船帆。
  • 早掛空:早早地掛起,指船已離岸。
  • 避賢:避開賢人。
  • 微躬:微小的身體,謙稱自己。

翻譯

桂嶺山峯連綿,斷崖衆多,湘江水流寬闊,通暢無阻。 長沙曾是賈誼的貶所,東海曾有於定國的足跡。 我戴着文人的禮帽,經歷不同的風俗,繼承屈原的高雅風範。 在宮廷中,我的文采如玉匣中的氣虹,才華橫溢。 我常與文學創作的同伴交流,藝術創作一直是我公務的一部分。 主上的恩寵讓我留在朝廷,人們的期望積聚在南宮。 聰明與愚笨,名聲的不同,人生的起伏,我關注地位的相同。 我多次升遷,採用高明的策略,多次放棄,符合我愚鈍的心意。 我對家中的僕人既有責備也有感謝,對邊塞的老翁既有悲傷也有寬容。 楚地的才子高興地適應,而我這燕國的石頭羞愧於無功。 山中的清晨被濃霧籠罩,春天的林中苦於濃霧。 雪花如海鶴翻飛,波光倒映如江邊的楓樹。 離開書信,頻繁收到信件,返航的船帆早早地掛起,船已離岸。 我避開賢人,不是因爲不愛惜自己微小的身體。

賞析

這首詩是包佶對湖南的風景和文化的讚美,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文學和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桂嶺、湘江的描繪,展現了湖南的自然美景。通過對賈誼、於公的提及,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個人經歷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包佶

唐潤州延陵人,一說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寶六年進士。累官至祕書監。與韓洄、元琇、李衡等皆出於劉晏門下。德宗貞元以後,相繼掌天下財利。歷汴東兩稅使,諸道鹽鐵等使,遷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工詩。與兄包何齊名,時稱二包,又與父、兄號三包。有詩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