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 立夏四月節

· 元稹
欲知春與夏,仲呂啓朱明。 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 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 漸覺雲峯好,徐徐帶雨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呂(zhòng lǚ):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第六律,此處指農曆四月。
  • 朱明:夏季的別稱。
  • 蚯蚓: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環節動物。
  • 王菰(wáng gū):即菰蒲,一種水生植物。
  • 簾蠶:指家蠶,因常在簾幕中飼養而得名。
  • 繭樣:指蠶開始結繭的狀態。
  • 哺雛:餵養幼鳥。
  • 雲峯:雲霧繚繞的山峯。

翻譯

想要知道春天與夏天的交替,農曆四月開啓了夏季的序幕。 蚯蚓不知是誰讓它出現,菰蒲自然地生長。 家蠶開始結繭,林中的鳥兒在餵養幼鳥。 漸漸覺得雲霧繚繞的山峯更加美麗,緩緩地帶着雨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立夏時節的自然景象,通過蚯蚓的出現、菰蒲的生長、家蠶結繭和鳥兒哺雛等細節,生動地展現了春夏交替的生機與活力。詩中「漸覺雲峯好,徐徐帶雨行」一句,以雲霧和雨水的元素,增添了詩意的氛圍,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季節變化的敏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充滿了對自然界細微變化的觀察和感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