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純沈福二御史按治交阯

· 陳璉
繡衣同日沐恩光,路入南交萬里長。 藩閫總超唐節鎮,圖經原載漢封疆。 檳榔樹老屯雲盛,荔子花開帶雨香。 遠近爭看驄馬至,願敷德化遍炎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繡衣:古代官員的禮服,此處指代官員。
  • 南交:指交阯,即今越南北部地區。
  • 藩閫:指邊疆的軍事要塞。
  • 唐節鎮:唐朝時期的邊疆重鎮。
  • 圖經:地圖和地理書籍。
  • 漢封疆:漢朝時期的疆域。
  • 檳榔樹:一種熱帶植物,果實可嚼食。
  • 屯雲:聚集的雲,形容雲層厚密。
  • 荔子花:荔枝樹的花。
  • 驄馬:青白色的馬,古代官員常騎的馬。
  • 炎方:指南方炎熱的地方。

翻譯

同一天,兩位穿着華麗官服的御史沐浴着皇恩,踏上了通往遙遠的南交(交阯)的萬里長路。他們將前往的邊疆要塞,其重要性超越了唐朝的節鎮,而那裏的地理情況,早在漢朝的地圖和書籍中就有記載。檳榔樹高聳,雲層在其上聚集,顯得格外厚重;荔枝花開時,帶着雨水的香氣,顯得格外芬芳。遠近的人們都爭相觀看那青白色的馬匹到來,希望他們的德政能夠遍及這炎熱的南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御史前往交阯的壯麗景象,通過對比唐代的節鎮和漢代的封疆,展現了邊疆的重要性和歷史的厚重感。詩中對檳榔樹和荔枝花的描繪,生動地勾勒出了南方的自然風光。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御史們能夠帶來德政,惠及南方百姓的深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國家邊疆和百姓福祉的關懷。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