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呂沁州
良材蔽幽壑,大匠終不遺。
驊騮困百里,伯樂爲之悲。
顧無適時材,焉能嗟明時。
使君姑蘇彥,夙負英俊姿。
開口論阿蒙,恥爲吳下兒。
倏起佐民邑,頓令弦誦施。
朝餐戒貪泉,夕寐抱素絲。
松柏有貞操,不受霜雪欺。
一旦勞譽流,徵書走南陲。
衡鏡懸大庭,準平良在茲。
五馬錫中廄,雙旌擁前麾。
銅鞮古沁源,尚在羊腸西。
居人迎露冕,稚子瞻纓綏。
行將寄專城,蚤爲蘇民疲。
春風五褲謠,莫遣歌來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驊騮(huá liú):古代良馬名。
- 伯樂:古代傳說中的善於相馬的人。
- 弦誦:古代教育方式,弦指絃歌,誦指誦讀。
- 貪泉:指貪慾之源。
- 素絲:指純潔無瑕的絲線,比喻清廉。
- 霜雪欺:比喻外界的誘惑和壓力。
- 衡鏡:比喻公正的評判標準。
- 五馬:古代官員的儀仗。
- 雙旌:雙重的旗幟,也是官員的儀仗。
- 銅鞮(tóng dī):古代的一種鞋。
- 羊腸:比喻曲折狹窄的小路。
- 露冕:指官員的冠冕。
- 纓綏(yīng suí):古代官員的帽帶。
- 專城:指掌管一城或一地的官員。
- 五褲謠:指古代歌謠,五褲可能指五種顏色的褲子,象徵着豐富多彩的生活。
翻譯
優秀的木材雖隱藏在幽深的山谷,但偉大的工匠終究不會遺漏它們。良馬驊騮被困在百里之內,伯樂爲之感到悲傷。如果沒有適合時宜的才能,又怎能嘆息這個明智的時代呢?使君呂沁州,從小就擁有英俊的姿態和出衆的才華。他敢於開口評論阿蒙,恥於成爲吳下的平庸之輩。他突然崛起,輔佐民衆,立即推行教育和文化。早晨戒除貪慾,晚上抱着純潔的絲線安睡。松柏有堅貞的操守,不會被霜雪所欺。一旦他的名聲和功績流傳開來,徵召的文書就迅速送到南陲。在大庭廣衆之下,公正的評判標準得以懸掛。五馬和雙旌作爲儀仗,錫中廄和前麾彰顯其尊貴。銅鞮古沁源,尚在羊腸西。居民迎接他的到來,孩子們瞻仰他的纓綏。他將掌管這座城市,早些爲民衆解除疲憊。春風中唱起五褲謠,不要讓歌聲來得太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呂沁州的讚美,展現了一個有才華、有品德、有作爲的官員形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良材蔽幽壑」比喻人才的隱匿,「驊騮困百里」比喻人才的困境,「松柏有貞操」比喻人的堅貞不屈等。通過這些生動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呂沁州的敬佩之情,同時也寄寓了對時代和人才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才的渴望和對公正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