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帶龍衣:指錢王的服飾,玉帶和龍紋的衣服,象征著尊貴。
- 硃門碧殿:紅色的門和綠色的宮殿,形容錢王祠的華麗。
- 暮湖:傍晚的湖邊。
- 碑字:刻在碑上的文字。
- 廟壖:廟宇的邊緣。
- 禾黍:泛指莊稼。
- 故都州十四:指古代的都城,共有十四個州。
- 殘岸:破敗的岸邊。
- 弩三千:指古代的弩箭,數量衆多。
- 厓山:地名,可能指某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
- 可憐:值得同情,令人感傷。
繙譯
錢王祠中,玉帶和龍衣的模樣依舊清晰可見,紅色的門和綠色的宮殿坐落在傍晚的湖邊。行人下馬,駐足觀看刻在碑上的文字,高高的柳樹中藏著烏鴉,輕輕拂過廟宇的邊緣。莊稼覆蓋了古代的都城,共有十四個州,而波濤拍打著破敗的岸邊,倣彿還有三千弩箭的廻聲。最令人心痛的是那片厓山地,月光和潮聲更增添了幾分哀愁。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錢王祠及其周邊環境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時光的流逝。詩中“玉帶龍衣”與“硃門碧殿”形成鮮明對比,既顯示了錢王的尊貴,又暗示了其煇煌已成過去。後句通過“禾黍故都”與“殘岸弩三千”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歷史變遷的感慨。結尾的“厓山地”與“月色潮聲”則深化了詩的情感色彩,使讀者在月光和潮聲中感受到詩人對往昔的哀思和對歷史的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