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唐舉人平侯

· 王佐
平生老戰場,遇子三舍避。 六一避後生,何止一頭地。 老將將北師,敢復言敵愾。 況提魏武卒,往當恆節制。 漢兵出壺關,堂堂伸大義。 中興漢威儀,又復見司隸。 六一避後生,所見寧此意。 老手一指揮,淵默而雷厲。 一朝茂聲光,隱然起西裔。 四海仰大蘇,神仙寄人世。 天子獨奇才,昭陽聞灑涕。 人生遇知音,古今誠所貴。 遇子蘇則然,知子歐所愧。 顧己愚且賤,於人何能濟。 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棄。 胡爲乎爲者,晚逐英髦隊。 布帛班錦叢,脫粟雜鼎味。 焉能有與無,適足增疵議。 白髮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欲鬥小嬋娟,唯子一笑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舍避:古代軍隊行軍,一舍爲三十里,三舍即九十里。這裏指退避很遠。
  • 敵愾:對敵人的憤恨。
  • 魏武卒:指魏國的精銳部隊。
  • 恆節制:經常的約束和控制。
  • 壺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山西省長治市。
  • 司隸:古代官名,掌管京師及其周邊地區的治安。
  • 淵默而雷厲:形容人沉默寡言但行動迅速有力。
  • 茂聲光:聲名顯赫,光彩照人。
  • 西裔:西方的邊遠地區。
  • 大蘇:指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
  • 昭陽:古代宮殿名,這裏可能指皇帝。
  • 眊氉:年老眼花。
  • 英髦:英俊傑出的人才。
  • 鼎味:指美味佳餚。
  • 疵議:批評,非議。
  • 小嬋娟:指年輕美麗的女子。

翻譯

我一生歷經戰場,遇到你卻要退避三舍。像歐陽修避讓後生,你超越的何止是一頭之地。年老的將領帶領北方的軍隊,怎敢再談對敵人的憤恨。何況你率領的是魏國的精銳部隊,前往應當受到恆常的約束和控制。漢軍從壺關出發,堂堂正正地伸張大義。漢朝的威儀在中興中再次顯現,又見到了司隸的官職。歐陽修避讓後生,他的見識難道不是這樣嗎?老將一揮手,雖然沉默但行動迅速有力。一旦聲名顯赫,隱然從西方邊遠地區崛起。四海之內仰慕蘇軾,他如同神仙寄居人世。天子獨獨認爲他是奇才,聽到他的名字就會感動落淚。人生遇到知音,從古至今都是極其珍貴的。遇到你蘇軾是這樣,瞭解你歐陽修感到慚愧。回顧自己愚笨且卑微,對人又能有什麼幫助。唉,我這老眼昏花,早已決心被人共同拋棄。爲何還要做這些事,晚年追隨英俊傑出的人才。布帛如錦繡叢生,粗糧雜以美味佳餚。哪裏有所謂的有無,只不過增加了批評和非議。白髮映照着青春,造物主深相忌諱。想要與年輕美麗的女子爭鬥,只爲你一笑置之。

賞析

這首詩是王佐對唐舉人平侯的讚美之作,通過對平侯的軍事才能和政治影響力的描述,展現了其卓越的才能和崇高的地位。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三舍避」、「魏武卒」、「司隸」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平侯的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晚年的無奈和自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古詩作品。

王佐

明廣東海豐人。永樂中舉人。入國子監,以學行聞。擢吏科給事中。器宇凝重,奏對詳雅,爲宣宗所知,超拜戶部侍郎,巡視太倉、臨清、德州諸倉積弊。正統七年進尚書,調劑國用,節縮有方。死於土木之變。 ► 357篇诗文

王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