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居戲效鬆陵體六首

即慄無多染沁泥,危橋不渡只前溪。 楊花甲坼佔風北,鷤䳏丁寧喚日西。 漏白蘋開十字眼,路青蘅試五花蹄。 行縢還惹空青溼,篝火壚邊恰煮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栗子,這裏指栗子樹。
  • :滲透。
  • 危橋:不穩固的橋。
  • 甲坼:裂開,這裏指楊花開放。
  • 鷤䳏:一種鳥,這裏指其叫聲。
  • 丁寧:反覆叮囑,這裏形容鳥叫聲的頻繁。
  • 漏白蘋:指水面上白色的蘋花。
  • 十字眼:形容蘋花的形狀。
  • 路青蘅:青色的蘅蕪,一種植物。
  • 五花蹄:形容蹄印的形狀。
  • 行縢:綁腿,這裏指行走。
  • 空青:清澈的天空。
  • 篝火:在野外點燃的火。
  • 煮藜:煮野菜。

翻譯

春日山居,栗子樹不多,但已被泥土染上沁色,不穩固的橋只通向前溪。楊花盛開,預示着北風的到來,鷤䳏鳥頻繁地叫喚,似乎在提醒日已西斜。水面上白色的蘋花開放,形狀如十字,青色的蘅蕪路上,蹄印五花斑斕。行走間,綁腿沾溼了清澈的天空,而在火堆旁,恰好煮着野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山居的寧靜與生機。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如栗子樹、危橋、楊花、鳥鳴等,展現了山居生活的恬淡與自然界的和諧。詩人的語言清新脫俗,意象生動,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通過「漏白蘋開十字眼,路青蘅試五花蹄」等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和音樂性,使讀者彷彿置身於春日的山間,感受那份寧靜與美好。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