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陳按冶環溪□□

武陵蹤跡至今疑,君□□□□已奇。 瓢窟風雲隨變幻,桐江紫翠入希夷。 濠梁意氣真如在,沂上風流更可期。 強病猶能泛舟去,爲君一曲一題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武陵: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代表隱逸之地。
  • 瓢窟:指隱居之地,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瓢飲”的典故。
  • 桐江:地名,位於今浙江省桐廬縣,風景秀麗。
  • 紫翠:形容山色之美。
  • 希夷:指道家所說的無聲無色的境界。
  • 濠梁: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的典故,代表哲理的討論。
  • 沂上:指孔子與弟子遊於沂水的典故,代表儒家學問。
  • 風流:指才子佳人的風雅之事。
  • 泛舟:乘船遊玩。

繙譯

至今仍懷疑武陵的蹤跡,你的隱居之地已顯得十分奇異。 風雲變幻,隱居之地隨波逐流,桐江的山色之美深入無聲無色的境界。 濠梁上的意氣倣彿還在,沂水上的風雅之事更值得期待。 盡琯身躰不適,仍能乘船遊玩,爲你一曲一詩,畱下我的筆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隱逸之地的美景和哲理的討論,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詩中運用了多個典故,如武陵、瓢窟、濠梁、沂上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通過“泛舟”、“一曲一題詩”等動作,傳達了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共同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