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燕別故人還山中

· 王恭
苔蘚蒼蒼野殿涼,別離遙借贊公房。 雲間馴鴿窺瑤席,谷裏曇花泛羽觴。 對酒不將萍梗恨,還山應制薜蘿香。 江湖秋水多魚雁,思爾封緘寄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苔蘚(tái xiǎn):一種生長在潮溼環境中的植物。
  • 蒼蒼:形容顏色深綠。
  • 遙借:遠遠地借用。
  • 贊公房:指僧人的住所。
  • 馴鴿(xùn gē):經過馴化的鴿子。
  • 瑤席:美玉製成的席子,這裏形容宴席的華貴。
  • 曇花(tán huā):一種夜間開放、早晨凋謝的花。
  • 羽觴(yǔ shāng):古代的一種酒器,形似鳥羽。
  • 萍梗(píng gěng):浮萍和斷梗,隨水漂流,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士的居所。
  • 封緘(fēng jiān):封口並加蓋印章,表示保密或正式。

翻譯

苔蘚深綠,野外的寺廟顯得格外涼爽,我們在這遙遠的僧房中告別。雲中的馴鴿好奇地窺視着華貴的宴席,山谷中的曇花在酒杯中漂浮。面對美酒,我們不談及漂泊無依的遺憾,回到山中,應當創作出隱士居所的香氣。江湖秋水中有許多魚和雁,想到你,我會封好信件寄往你的草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僧房中與故人告別的情景,通過苔蘚、馴鴿、曇花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對酒不將萍梗恨」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超然態度,而「還山應制薜蘿香」則流露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結尾的「江湖秋水多魚雁,思爾封緘寄草堂」則寄託了對友人的思念與祝福,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友情的珍視。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