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閣道中雪

瘦馬支離緣絕壁,連峯窅窕入層雲。 山村樹暝驚鴉陣,澗道雪深逢鹿羣。 凍合衡茅炊火斷,望迷孤戍暮笳聞。 正思講習諸賢在,絳蠟清醅坐夜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支離:形容瘦弱。
  • 窅窕(yǎo tiǎo):深遠的樣子。
  • 暝:昏暗。
  • 澗道:山澗小路。
  • 凍合:冰凍覆蓋。
  • 衡茅:簡陋的茅屋。
  • 笳:古代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絳蠟:紅燭。
  • 清醅(pēi):清酒。

翻譯

一匹瘦弱的馬艱難地沿着絕壁前行,連綿的山峯深遠地伸入層層雲霧之中。山村的樹木在昏暗中驚起了一羣烏鴉,山澗小路上積雪深厚,偶遇一羣鹿。冰凍覆蓋了簡陋的茅屋,炊火因此斷絕,孤獨的戍樓在迷霧中望去,只聽見暮色中笳聲傳來。此時更加思念那些一起講習學問的賢士們,想象着他們圍坐在紅燭旁,品嚐清酒,直至夜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冬日山行的淒涼景象,通過瘦馬、絕壁、深山、驚鴉、深雪、鹿羣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孤寂與寒冷的氛圍。詩中「凍合衡茅炊火斷,望迷孤戍暮笳聞」進一步以冰凍的茅屋和斷絕的炊火,以及迷霧中的孤戍和笳聲,加深了這種孤寂與寒冷的感覺。結尾的「正思講習諸賢在,絳蠟清醅坐夜分」則通過對比,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對溫暖、學問交流的嚮往。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