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二首其二
舉世困酣睡,而誰偶獨醒?
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驚。
反謂醒者狂,羣起環門爭。
洙泗輟金鐸,濂洛傳微聲。
誰鳴荼毒鼓,聞者皆昏冥。
嗟爾欲奚爲,奔走皆營營?
何當聞此鼓,開爾天聰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酣睡(hān shuì):熟睡,沉睡。
- 偶獨醒:偶然獨自清醒。
- 瞪目:睜大眼睛。
- 洙泗:洙水和泗水,古代兩條河流,這裏指代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 輟金鐸(chuò jīn duó):停止敲響金鐸,金鐸是古代用於宣教的樂器。
- 濂洛:濂溪和洛水,這裏指代宋代理學的發源地。
- 荼毒鼓(tú dú gǔ):比喻有害的聲音或言論。
- 昏冥(hūn míng):昏暗,無知。
- 營營:忙碌,奔波。
- 天聰明:天賦的智慧和洞察力。
翻譯
整個世界都在沉睡,只有我偶然清醒。 我急切地呼喚,卻無人醒來,他們只是睜大眼睛,驚訝地看着我。 反而說我瘋狂,衆人圍着我爭論。 儒家文化的金鐸已經停止敲響,理學的微弱聲音在流傳。 誰在敲響那有害的鼓聲,聽到的人都變得無知。 唉,你想要做什麼,大家都在忙碌奔波? 何時能聽到這鼓聲,開啓你的天賦智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醒者在世界沉睡中的孤獨與無奈。王守仁通過對比「酣睡」與「獨醒」,表達了自己對於時代沉淪的憂慮和對真理追求的堅持。詩中「洙泗輟金鐸,濂洛傳微聲」反映了儒家文化的衰微和理學的興起,而「荼毒鼓」則象徵着有害的思想和言論,使得人們變得無知。最後,詩人呼籲人們開啓天賦的智慧,追求真理,體現了王守仁對於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時代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三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中 · 答周道通書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德洪汝中方卜書院盛稱天眞之奇幷寄及之(兩廣詩。嘉靖丁亥起,平思田之亂)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四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 《 答劉美之見寄次韻 》 —— [ 明 ] 王守仁
- 《 一日懷抑之也抑之之贈旣嘗答以三詩意若有歉焉是以賦也 其一 (赴謫詩。正德丁卯年赴謫貴陽龍場驛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十 》 —— [ 明 ] 王守仁
- 《 山中懶睡四首 其一 (南都詩。正德甲戌年四月昇南京鴻臚寺卿作)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