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中 · 答周道通書 · 一
所属合集
譯文
註釋
- 篤(dǔ)信:深信不疑,真誠地相信。
- 荒憒(kuì):糊塗昏聵。這裏指自己因憂病糊塗,沒什麼好說的。
- 轉語:佛教禪宗稱經他人點化而悟得真諦的話。這裏指針對問題略加解說。
- 遊衍(yǎn)經行:漫步、緩緩行走。遊衍,放縱遊樂。經行,佛教徒、道士等緩步行走,有修身養性之意。
- 離羣索居:離開同伴而過孤獨生活。索,單獨。
- 方便法門:佛教指用靈活的方式, 引導不同情況的衆生領悟佛教教義。後泛指便利的門路或方法。
翻譯
吳、曾兩位學子前來,詳細講了道通你懇切追求聖道的心意,讓我十分欣慰,也感受到你對我的掛念。像道通你這樣,真可以稱得上是篤信好學的人了。我正處於憂病之中,沒能和兩位學子深入探討。不過這兩位學子也很有志向,是肯下功夫的人,每次見面都能感覺到他們有進步。對我來說,實在不能辜負兩位學子遠道而來;對於他們二人而言,想必沒有辜負這千里求學的心意。臨分別時,用這本冊子來表達對道通的情誼,還請讓我寫上幾句話。我當時糊塗昏聵,沒什麼可說的,就以道通你信中所問的幾個問題,略作解說來作爲迴應。寫得很倉促,不太詳細,想必兩位學子自能清楚。
你來信說:「日常的功夫就在於『立志』。最近對先生的教誨不時地去體驗,越發明白了其深意。然而,我一時都離不開朋友。如果有朋友一起講習論道,志向便會精健闊大,充滿生機活力。要是三五天不和朋友交流探討,就感覺志向變得微弱,遇到事情就會困擾,有時還會忘卻志向。在如今沒有朋友共同探討的日子裏,我便獨自靜坐,或者看書,或者漫步緩行,凡是看到的、接觸到的事物,都用來培養自己的志向,感覺內心平和舒適。但終究還是比不上與朋友相聚講學,朋友相聚時精神交流活躍,志向更有生氣。對於離羣獨居的人而言,又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修養身心呢?」
這段話足以證明道通日常功夫有所收穫,功夫大致就是這樣做的,只要不間斷,等到功夫純熟之後,心境自然不一樣了。總的來說,我們做學問,最爲關鍵的就是「立志」。所說的困惑、遺忘等問題,根源就在於志向不夠真切。比如好色之人,從不會有困惑、遺忘之事,只是因爲他好色之心十分真切罷了。自己的痛癢,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也要懂得如何去調理;既然知道自己的痛癢,就不能不去調理。這在佛家叫做「方便法門」。這必須要自己去調整思考,別人很難幫上忙,也沒有別的辦法。
賞析
這篇文章以書信形式呈現,是王守仁對周道通好學態度與思考的迴應。首先,他肯定了周道通對聖道的追求以及吳、曾二人的志向與努力。文本圍繞「立志」這一核心展開論述。周道通講述了自己日常功夫以「立志」爲要,且深刻體會到與朋友講習對志向培養的重要性,朋友間的交流能讓志向更具活力;而離羣時雖能通過靜坐、看書等方式調養,但總感覺有所不足。對此,王守仁予以認可,並進一步闡述爲學的關鍵在於「立志」,強調很多求學中遇到的困惑和遺忘,本質是志向不夠真切。他以好色之人的例子作比,形象地說明真切之志能使人專注不惑。同時,他提出面對修養身心問題,要靠自己去體悟、調整,如同佛家的「方便法門」。文章語言平實,觀點鮮明,體現了王守仁心學注重自我體悟、堅定志向的思想主張,對於後人探討爲學與修身之道具有深刻的啓發意義 。

王守仁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三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 《 夜宿功德寺次宗賢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春行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四十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二十九 》 —— [ 明 ] 王守仁
- 《 題甘泉居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四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三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相关推荐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陳九川錄 · 五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三十七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三十五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直錄 · 九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五十九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徐愛跋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門人徐愛錄 · 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十八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