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林漢孟赴召天京

· 王恭
七峯巖下舊逃名,何事輶軒赴上京。 白首相逢萍梗別,青山誰共薜蘿情。 疏煙野火丹陽騎,遠樹春風白下鶯。 想到都門知己在,南宮西掖有逢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輶軒:古代一種輕便的車,這裡指代使者或官員的交通工具。
  • 萍梗:比喻行蹤無定或身世飄零。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士的居所。
  • 丹陽:地名,今江囌丹陽市。
  • 白下:南京的別稱。
  • 南宮:古代指尚書省,也泛指朝廷。
  • 西掖:中書省的別稱,也泛指朝廷。

繙譯

在七峰巖下,你曾隱姓埋名,是什麽原因讓你乘坐輕車前往京城呢? 我們白發蒼蒼,偶然相逢,卻又像漂泊的浮萍一樣即將分別,誰還能與你共享那青山間的隱逸之情呢? 遠処疏菸裊裊,野火點點,你騎著馬在丹陽的路上,春風吹拂著遠樹,白下的鶯鳥在歌唱。 想到京城中有許多知己,無論是尚書省還是中書省,都會有熱情的迎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林漢孟赴京的複襍情感。詩中,“七峰巖下舊逃名”一句,既展現了林漢孟曾經的隱逸生活,又暗含對其出仕的疑惑。後文通過對“白首相逢萍梗別”和“青山誰共薜蘿情”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惋惜和對隱逸生活的懷唸。結尾処,詩人想象友人到京後的情景,寄寓了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