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詩二十四首

休話諠譁事事難,山翁只合住深山。 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閒人天地間。 綠圃空階雲冉冉,異禽靈草水潺潺。 無人與向羣儒說,巖桂枝高亦好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諠譁(xuān huá):喧鬧,吵鬧。
  • 清磬(qīng qìng):清脆的磬聲,指佛教中的打擊樂器,用以敲擊發出聲響,常用於誦經或修行時。
  • 閒人: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人。
  • 冉冉(rǎn rǎn):形容雲緩慢移動的樣子。
  • 異禽靈草:指珍奇的鳥類和神奇的草藥。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聲。
  • 羣儒:指衆多學者或文人。
  • 巖桂:山中的桂樹,常指野生的桂樹。
  • (bān):攀折,摘取。

翻譯

不要談論那些喧鬧紛擾的事情,生活處處艱難,山中的老翁只適合住在深山之中。幾聲清脆的磬聲超脫了是非紛擾,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活在廣闊的天地間。綠色的園子裏,空蕩的臺階上,雲朵緩緩飄過,珍奇的鳥兒和神奇的草藥伴隨着潺潺的流水。沒有人向那些學者們解釋,山中的桂樹枝高高掛起,也是很好的攀折對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中,「休話諠譁事事難」一句,直接表明了詩人對喧囂世界的拒絕和對簡單生活的渴望。通過對比「山翁」與「閒人」的生活狀態,詩人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理想生活。詩中的自然景象——「綠圃空階雲冉冉,異禽靈草水潺潺」——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神祕的山居圖景,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最後兩句則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暗示了詩人對世俗學者的輕視,以及對自然之美的獨到欣賞。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