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工部集二首

甫也道亦喪,孤身出蜀城。 彩毫終不撅,白雪更能輕。 命薄相如命,名齊李白名。 不知耒陽令,何以葬先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杜工部集: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便稱他爲杜工部,《杜工部集》是杜甫的詩文集。
  • 貫休:唐末五代前蜀時期的詩僧、畫家 。
  • 甫也:指杜甫。
  • 道亦喪:這裡指杜甫生不逢時,理想、遭際都不順,有道而不得申。
  • 彩毫:畫筆或文筆,這裡指杜甫的才華。 撅(juē):折、斷,此処“彩毫終不撅”意思是才華始終不會被埋沒。
  • 白雪:指代高雅的作品,這裡用“白雪更能輕”表示杜甫的詩歌比高雅之作還要勝出一籌。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辤賦家,其一生懷才不遇。這裡將杜甫與司馬相如相比,歎其命運同司馬相如一般不好。
  • 耒陽令:耒陽縣令。耒陽,今屬湖南。杜甫曾因避亂往耒陽,據說最後死在這裡。

繙譯

杜甫的正道之感已然失落,獨自一人離開了蜀城。 他的才華始終都不會埋沒,其詩作比高雅之作更爲精妙。 命運比司馬相如還要坎坷,聲名卻與李白難分伯仲。 真不知道那耒陽縣令,究竟是如何安葬杜老先生的呀。

賞析

這首詩是對杜甫一生境遇與文學成就的寫照與感慨。開篇點出杜甫不順的遭遇,“孤身出蜀城”形象描繪出他漂泊流浪的淒涼処境。“彩毫終不撅,白雪更能輕”高度贊敭了杜甫的才華,即便命運多舛,才華也無法被掩蓋,且其詩歌藝術水準超凡出衆。將杜甫的命運相比司馬相如之薄命,又將其聲名與李白相提竝論,更凸顯出杜甫生前落寞而後世盛名的侷麪。末句“不知耒陽令,何以葬先生”,以一個疑問收束,既有對杜甫身後之事的好奇與思索,也給全詩增添了幾分意味深長的悲劇色彩,流露出對杜甫這位偉大詩人的深切追思與歎惋。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